人民网健康·生活

治理雾霾需要多一点理性和耐心

2016年12月05日08:32 来源:网上车市

为了应对雾霾,从11月17日开始,石家庄开展“利剑斩污行动”,主城区实行单双号限行措施。除承担居民供暖和保民生等重点任务的生产线外,全市所有钢铁、水泥、焦化、铸造、玻璃、陶瓷、钙镁行业全部停产,停产企业达1543家。但从12月3日下午3点开始,石家庄的AQI指数依然持续“爆表”。

“利剑斩污行动”开展之初,就曾引发过种种争议。力度不能说不小,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造成这种局面,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这无疑也充分说明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雾霾的形成自有其长期复杂的原因,寄望于临时下“猛药”,也并不现实。

在现实中,很多生产经济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负担。政策制定的重点应该放在权衡“环保”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而非偏废其中一方。无论是“停”还是“限”,在涉及到公众利益时,应多做理性的论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要仓促做出决策。

减少上路机动车的数量,停止相关工厂作业,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排污。在做出相关决定时,决策者应事先掂量一下,会不会引发居民生活的不便,会不会给实体经济造成损失,换句话说就是会产生“环保成本”。

在环保问题面前,类似的“非常政策”可以作为应急,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症结所在,并辅以长期不懈的监管和落实,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公众具备耐心和过程意识,也需要在政策制定前期多一些科学论证,对可能产生的结果有明确的预期。

(责编:王亚微、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