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科普要闻

慢性呼吸疾病要管理治疗不是“一次过”

2016年08月17日09:56 | 来源:羊城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慢性呼吸疾病要管理治疗不是“一次过”

受访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荣誉所长 钟南山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申昆玲

慢性呼吸疾病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都是高发疾病。然而真正了解慢性呼吸疾病的老百姓偏少,基层医院规范诊疗以及基本药物覆盖方面都“偏低”。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荣誉所长钟南山在“指南领行,共普呼吸”广州启动会上表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三位慢性病死因。哮喘、慢阻肺呈现越来越高发的趋势,大部分患者都集中在基层,而我国哮喘控制率,慢阻肺规范治疗率均偏低。慢性呼吸疾病重在平时管理和维护,不能“一次过”。

A、慢性呼吸疾病有哪些?

哮喘和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国约有2000万人罹患哮喘,哮喘的控制率仅为3%,同时,我国有慢阻肺的患者4300万,我国目前仅有不到1/3的慢阻肺诊断是借助肺功能仪测定而做出的,在一些农村地区慢阻肺的诊断很少使用肺功能指标,并且仅20%的基层医生完全了解慢阻肺的药物治疗。哮喘和慢阻肺属于慢性疾病,患者通过长期规范化的治疗,多数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这两种疾病在我国的控制率和规范诊治现状都不尽如人意。

咳、痰、喘这三个症状如果几个月不愈,就有可能提示哮喘或慢阻肺。儿童时期如果不控制好哮喘,成年后将会继续为哮喘所困,甚至有可能发展为慢阻肺。哮喘急性发作可致命,而慢阻肺则会对肺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直至死亡。因此,在幼儿时期就将哮喘控制好显得尤为重要。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申昆玲教授介绍:“儿童哮喘的治疗目的是尽量减少和控制发作的次数和严重程度,减轻哮喘发作对孩子气道结构和肺功能造成的损害。”

B、慢性呼吸病治疗不可“一过性”

有很多患了慢性呼吸疾病的患者,等到急性发作,出现明显症状了才赶紧去医院。钟南山表示,等到病情发作时,患者的肺功能已经降到正常时候的50%。慢性呼吸疾病在一点点侵蚀我们的肺功能,而从100%降到50%这段时间里,患者和医生都没有注意、处理,任其自然发展。这就是现在慢性呼吸疾病治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平时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和维持治疗,每年急性发作3次以上的话,五年内病人的肺功能会下降50%左右”。

“我国大部分慢性呼吸疾病患者集中在基层医院,基层医院缺乏对慢性呼吸疾病的正确认识。”钟南山提到,自己在60年前当实习医生的时候,对慢性呼吸疾病采用的治疗药物就是抗生素、激素一类的药物。直到60年后的今天,这些药物仍然是很多基层医院主要使用的药物。虽然已经研发了新型药物,但是这些药物却不能被用上,连一些必要的诊疗设备如肺功能测试仪、雾化吸入设备等在基层医院都不普及。所以,我国基层医生慢性呼吸疾病规范化诊疗旨在提高基层医院的治疗管理水平。

他提醒,患者在病情控制后,及时到医院复查,跟踪了解自己的病情,避免治病“一次过”。

C、吹几口气,像量血压一样查肺功能

“像量血压一样检查肺功能”,这个观点意在强调像量血压对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一样,肺功能检查也应该作为肺部疾病筛查和检测的一个重要部分。钟南山也呼吁40岁以上人群应“像量血压一样检查肺功能”。

这样做有必要吗?回答是肯定的。有些基层医院的医生判断病情时缺少客观的指标,通过观察患者症状而非检测患者肺功能来判断病情。钟南山表示,光靠症状来判断病情并不十分“靠谱”。例如慢阻肺患者早期轻度气流受限时,可能不会出现临床症状,只有通过对肺功能的检测,才能准确地判断病情,早期发现慢阻肺。他强调,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对于没有出现慢性呼吸疾病症状但存在危险的人群,进行肺功能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病情,减少漏诊、误诊率。

钟南山表示,患有慢性呼吸疾病的人最好三个月检查一次。而普通人中吸烟者的肺功能明显低于正常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以及儿童,最好一年做一次肺功能检查,有条件者可以半年检查一次。肺功能检查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到医院,对着测试仪“吹几口气”就行了。(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李睿琦)

(责编:许心怡、权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