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消息称,我国发现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患者目前已入院治疗。
“蚊虫叮咬不是人感染裂谷热主要途径,公众无需恐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卢洪洲教授说,由于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组织、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或食用未煮熟的肉等感染裂谷热,因此动物养殖户、屠宰人员、兽医等为高危人群。“一般人群患病的可能性较低,目前也没有人传人的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现已研发出裂谷热灭活疫苗。“不过,此疫苗尚未投放市场,目前主要用于保护有接触裂谷热极大危险的兽医和实验室人员。”卢洪洲表示,从预后看,大多数病例在两周内恢复。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信息显示,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我国首名裂谷热患者的唾液和血液标本中直接进行了病毒的全基因组深度测序分析,并于7月24日获得了该病毒3个节段全长1.19万个碱基对基因组序列。相关专家解释,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后发现,此病例感染的裂谷热病毒跟南非的病毒株非常接近,没有明显基因变异,从而推断其致病性、传播性跟以前一样。“因此,我们可以参考以往的防控措施进行防控。”卢洪洲说。
裂谷热是由裂谷热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主要分布于非洲东南部的肯尼亚、津巴布韦、赞比亚等国家,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主要影响动物,也能通过接触动物或蚊虫叮咬传染给人。人感染后大多无症状,发病者症状多轻微,如流感样症状,少数人可发展成眼部疾病、脑膜炎或出血热等严重感染。卢洪洲表示,国际交往和贸易日益频繁,极大地促进了虫媒病毒及其传播媒介在各国之间的传播,因此不排除出现其他病种输入性病例的可能。及早发现这些输入性病例,把好国门至关重要。
在此次病例发现过程中,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口前移,利用与驻安哥拉使馆疫情通报协作机制及境外疫情监测哨点作用,提早得知一名疑似黄热病旅客将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7月21日,机场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在入境检疫时对该旅客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排查并进行了样本采集。7月23日,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实验室初筛裂谷热核酸阳性,后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记者张磊)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