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来,暴力伤医案进入高发期,继广州医生被殴重伤后,浙江温岭又发生惨案,医生1死2伤,医患矛盾的激烈冲突再度上演升级版,成为公众关注焦点,引发社会各方热议。任何医院及医生都是当地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保障,为何有人屡屡以极端手段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如果任由事态继续恶化,公众的健康和生命由谁来保障,这绝不是杞人忧天。请看本期记者调查。
人民网北京11月4日电(袁月、马晓慧)在医院行使暴力,本应该付出高额代价,但如今却不是这样。近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和谐医患,反对暴力”座谈会在广州召开,与会专家围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发生的医疗暴力事件展开热议。专家建议,切勿将犯罪和医疗纠纷相混淆,公审罪犯,提高医患安全感,重振医生信心。
近年来,医生执业环境愈加恶化。医疗纠纷越闹越大,伤医事件屡屡发生,患者从呵斥辱骂到公开持刀杀人。面对被打砸的医院,流血受伤的医生,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公安部连续下发相关规定,意在预防和减少发生在医院内部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维护正常诊疗秩序。
然而,遗憾地是,虽然两部委的“文件”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暴力伤医事件依然轮番上演。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医患之间为何要闹到你死我活的地步?造成当前这种局面的原因为何,谁来对此负责?对遏制暴力,有无有效的解决方式?
有外电评论,伤医事件在他们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发生这样的事情“太奇怪了”。然而,这些看似不正常的现象背后,究竟是何种因素在起着发酵作用,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从骂到杀,伤医愈演愈烈
除了ICU,儿科也是医疗暴力的重灾区。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陈运彬在座谈会上说,他问过他们医院所有的儿科大夫,没有一个未遭受过患者言语暴力的。“我们团队已经有了一个可怕的现象,大家每天下班时,互相问候的语言已经是‘今天终于平安回家了’,这是不是一个社会的悲哀呢?”
原本应该并肩作战,共同抵抗疾病这一敌人的医生和患者,如今出现了站到对立面的现象,出现的恶性事件弄得人人自危。血洗医院到底是为了什么?
近十年间,医患暴力冲突有愈演愈烈之势,医生普遍感到执业中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医生成为一个高危职业。据中国医师协会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被殴打受伤的医务人员已超过1万人,成为全世界医疗从业人员受伤最多的国家。
2010年8月,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文章——《中国医生:威胁下的生存》。文章称:“中国医生经常成为令人惊悚的暴力的受害者”,“医院已经成为战场,因此在中国当医生便是从事一种危险的职业”。
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泉灵曾在个人微博上,针对“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出诊女医生被持刀砍伤”事件发表评论:“医生不该成为替罪羊,如果这个行业没得到应有的尊重,吃亏的最终是病人。”
医生不该成为医疗资源紧张的替罪羊,挂不上号不是医生的错。医生不该成为医疗技术发展水平有限的替罪羊,有很多疾病还不能治愈,这不是哪个医生的错。个别医生收红包、为利益过度医疗,别迁怒于整个医生群体,哪个行业都有称职不称职的。如果这个行业没得到应有的尊重,吃亏的最终是病人。
如果医生都没人愿意做了,咱们这个社会就麻烦了!陈运彬很同意这种说法,很多人以为语言暴力不伤人,医生也是人,被前一个患者语言伤害后,他也会难过,也会心情不好,那他如何正常、准确的再给下一个病人看病呢?肯定效果会受到影响,最后吃亏的还是患者。
中国医师协会维权委员会委员、华卫律师事务律师童云洪认为,“国家的法律制度、司法必须让暴力者付出代价。伤医伤害的不仅是医生,伤害的是全社会的整体利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