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微力量撬动大市场
这个春天,许多年轻人爱上了“打野”(挖野菜),“野菜经济”也随之兴起。
走,“打野”去!4月16日,在黑龙江哈尔滨开江节当天,随着江面的冰被破开,一群人涌向江边看完“跑冰排”之后,就到另一边开始“打野”,其中不乏年轻人的身影。一名来自北京的90后宝妈说,家里的长辈每年都去挖野菜,有了孩子之后,自己挖野菜的“DNA”(基因)突然动了,“五一”假期,她打算带着孩子去挖野菜。
“打野”原指游戏中角色在野外区域活动,如今这个词语的含义被扩展至挖野菜,并且正迅速从一种小众爱好变成大众热衷的休闲方式。有的年轻人为了抢到“野菜”,定好凌晨三点的闹钟;有人守着“野菜”“冒头”的时间,出手“稳准狠”。
“打野”一类的“小爱好”,在中国庞大市场的“滋养”下,如同幼苗破土而出、蓬勃生长。这些消费微力量正在撬动大产业、大市场。
“小野菜”“小帐篷”撬动大产业
“野菜社交”慢慢兴起。#挖野菜#话题在小红书的浏览量已达2亿次。年轻人在周末或节假日拿上小铲子、塑料袋,就奔着公园或者山上去,蒲公英、芥菜、蕨菜、野葱、折耳根……他们在挖野菜的过程中被治愈。也有人在社交平台寻找“打野”搭子,搭建自己的“野菜社交圈”。
不要低估“小野菜”的力量,它正在撬动野菜产业链的发展。随着野菜采销季到来,挖野菜相关工具的销售变得火热,甚至有人卖“挖野菜神器”月入10万元。“挖野菜+”的新模式也在兴起。北京、上海、成都等地都开通了挖野菜旅游专线,比如,成都一家企业推出一份200多元的“治愈之旅”套餐,游客可以徒步登山看花挖野菜。在江西萍乡莲花县,游客在挖野菜的同时,还可以体验野菜美食制作。
随着天气转暖,露营再掀热潮。但如今,露营形式已经“百变”。“营地+研学教育”“营地+音乐会”“露营+采摘”“营地+火锅”等新业态不断涌现,“花样露营”吸引了更多人走向户外。
露营热更是一举带火了便携式储能电源。一款小小的便携式电源,几公斤重,就可以满足十来个人在野外几天的日常用电量。湖南纽思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电商销售经理黄昆说,为了适应年轻人轻量化出行,以及多元化需求,公司研发的移动电源越来越小,但电池的储能越来越大。
全球户外运动热潮持续升温,中国的露营装备在国际市场越来越受青睐,“小帐篷经济”扬帆“出海”。去年,纽思曼的移动电源通过跨境电商海外销售额达2.8亿元。在黄昆看来,这背后是中国“智”造的崛起,中国“新三样”在海外走俏,移动电源的许多技术与“新三样”的“三电”(电池、电驱、电控)技术重合度很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行业发展。
“小帐篷”逐渐撬起大市场,露营热带动户外用品、旅游服务、生态环保等多个产业协同发展。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艾媒咨询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今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将上升至2483.2亿元,带动市场规模将达到1.44万亿元。
不管是小野菜还是“小帐篷”,年轻人的“小需求”蕴含着大能量。起初,或许只是两三个年轻人带着好奇与热情,结伴尝试一些新鲜事物,随着越来越多青年加入演变成“潮流”。很快,敏锐的商业嗅觉被激发,更多人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带着创新的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纷纷追赶这股浪潮。有人选择开店,将年轻人的需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有人选择创业,用创新的模式和理念,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各类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时尚的潮流单品到个性化的体验服务,从科技感十足的智能设备到充满创意的文化产品,一个百花齐放的市场就这样从无到有,走向壮大。
这些消费新动力也在推动我国消费稳步回升。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达到5.4%,增速超过去年同期,也超过去年全年以及全球主要经济体。其中,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主引擎的消费也在回升,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
推动中国消费成长空间加速向“新”
年轻人不同的“小需求”正在发生新的碰撞与融合,当露营经济碰上宠物经济,万亿“蓝海”与千亿“它经济”相遇,正催生新的消费效应。
这个春季,年轻人带宠物露营成新趋势,在他们眼里,宠物早已是“家人”,露营必须“一家人”整整齐齐,共享大自然的美景。在北京的一个“五一”露营群中,露营“搭子”们交换起各自的出行配置,其中,有人的配置是“有车有装备,两人一狗”。
作为新兴消费赛道,“它经济”已经撬起千亿市场,年轻人正是其中的消费主力。《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数量突破1.2亿只。
当前,不少企业正在加速布局,“跨界”挖掘两个赛道的潜力。例如,有的企业正在探索人宠共同出行的新方式、智能宠物行李箱等,有的区域正在打造宠物友好露营地等。
年轻人喜爱的新消费模式相互碰撞的情况,还发生在“谷子经济”与“国潮经济”领域,国潮之风还是吹到了“吃谷”人的地盘。
一季度国风“谷子”在某二手交易平台的销量暴涨167%。4月24日,闲鱼发布的《2025闲鱼谷子趋势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闲鱼“谷子”交易额创历史新高,其中,国产IP“谷子”热度反超日本“谷子”,交易额达到“日谷”的1.2倍。
国产IP“谷子”崛起的背后,是中国IP不断崛起,年轻人对中国文化自信的与日俱增。这也带动了我国文化类消费较快增长。例如,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已破157亿元大关。闲鱼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哪吒IP“谷子”销量激增2346.2%。
年轻人的“小爱好”不仅能撬动起“大产业”的蓬勃发展,可能还会带动一个区域的新发展。一个小镇、一个县城甚至一座城市,可能因为精准解决了年轻人的某个“小需求”而走红或迎来“新生”。
有着“中国皮都”之称的浙江温州平阳县水头镇,这几年“改头换面”就源自“毛孩子”。小镇一度因制革污染不得不进行产业改革,当地人另辟蹊径用皮革“边角料”制成狗咬胶、宠物牵引绳等宠物用品,让这个小镇在转型的阵痛中“涅槃重生”,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宠物用品的生产重镇,两家宠物用品上市公司就诞生在这里。水头镇所在的平阳县甚至还拥有制定狗咬胶相关行业标准的话语权。
年轻人喜爱的汉服逐渐“破圈”,带动汉服产业“扩圈”。在山东曹县,汉服托起了一个百亿产业,让这个县城成为远近闻名的“汉服之都”。去年,曹县汉服销售额达12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0%以上,相当于每两件国产汉服中,就有一件来自曹县。如今,曹县汉服产业仍然持续“破圈”,已然开启了全球化的新征程。
无论是汉服热、露营热、“它经济”热,还是“打野”热等,这些消费“微力量”积聚成一个个消费新趋势,托举着一个个更大的产业,在创新的浪潮中不断蜕变,向着更具活力、更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推动着消费市场悄然变革。
如今,这些新消费趋势正以更加开放、多元的姿态,拥抱科技、文化、生态等多维度的融合。从国内的蓬勃发展到国际市场的崭露头角,这些产业在创新中不断升级,进一步向“新”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