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静代表——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落地有声·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
本报记者 郑洋洋
既是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又是全国人大代表,双重身份的杨晓静这几天格外忙碌。
“这个春节,一半时间我都在ICU守着。”杨晓静说,岗位性质让她更加关注基层群众遇到大病时,能不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2024年全国两会上,她提出的《关于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列入重点督办建议。这背后,是杨晓静走访10多个县城的深入调研。
“相比于一般县域医共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人、财、物等方面一体化程度更高,更有利于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杨晓静说,一些地处偏僻的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带动能力不足,如果能够提升当地村医群体的能力水平,将极大便利群众就近就医。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基层实际,杨晓静分别提出做强县级龙头、做实县乡一体与乡村一体、筑牢基层网底、加强“三医联动”、优化基层用药管理等建议。
“建议提交后,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同志多次和我沟通对接,及时通报建议办理进度。”杨晓静说,有关部门还邀请她参加座谈会和相关调研活动。
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对杨晓静的建议进行书面答复。杨晓静欣喜地看到,一系列新举措、新政策正陆续施行:部分人口大县依托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对县级医师下沉有了细化规定,全面推动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山西持续开展“千名医师下基层”“千名在岗村医招录”等行动,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全科医生数达8600余名……
“去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联合出台《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监测指标体系(2024版)》。这也是我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关注的重点议题。接下来,我要抓紧调研,继续建言献策。”杨晓静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21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