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眼睛红了 竟是关节炎惹的祸

2024年06月18日08:48 来源:北京青年报

眼睛炎症反反复复不去根,医生竟然建议去风湿免疫科排查脊柱关节炎。这眼睛发炎碍着关节什么事儿了?怎么又跟脊柱扯上了关系?今天,风湿免疫科的医生就来跟大家聊聊一种容易被误诊、漏诊的脊柱关节炎,以及由它引起的眼疾。

这个“红眼病”与疼了五年的腰有关

22岁的小刘最近很烦恼,他反反复复葡萄膜炎3个月了,天天被朋友嘲笑得了“红眼病”!刚开始,小刘以为自己得了结膜炎,便去药店买了眼药水,可快一个月了仍不见好。去医院就诊,才知道自己得的是葡萄膜炎!小刘一脸蒙,葡萄膜炎是个什么病?不管什么炎,治呗!可是继续用药两个月了,病情仍旧反反复复!

最近一次就诊时,医生建议小刘去风湿免疫科排查脊柱关节炎,小刘就更不理解了,眼睛发炎,跟关节有啥关系,又跟脊柱有啥关系?

在医生的病史深挖下,才知道小刘其实有腰痛症状已经5年了。他经常半夜痛醒,但一直以为就是自己久坐不运动的缘故。最终,小刘不幸被确诊了强直性脊柱炎。

但他也很幸运,早期发现了该疾病,诊断明确后及时开始治疗。不仅眼疾好转,腰痛也有所缓解,没有造成脊柱病变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的生活依然一片光明。

眼疾久治不愈别忘看风湿免疫科

我们的眼睛由结膜、角膜、巩膜、葡萄膜、视网膜、眼部肌肉、视神经、血管等组成,均可成为自身免疫反应的“靶”器官,发生自身免疫病。

特别是葡萄膜,它位于眼球壁的中间层,包括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常被累及。虹膜和睫状体共同由虹膜动脉大环供血,故二者经常同时发炎,总称为虹膜睫状体炎,又称前葡萄膜炎;若脉络膜同时发炎,则称为葡萄膜炎。这属于眼科常见疾病,可引起一些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是最常见的致盲眼病。

脊柱关节炎是一组以脊柱、外周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炎症为特点的慢性全身炎症性疾病,以炎性腰背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最常见的类型就是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年轻男性,以逐渐发展的自下而上的脊柱强直为突出表现。

作为一个全身性的炎症性疾病,脊柱关节炎还会出现关节外的表现,如眼部受累。典型表现为眼感觉异常,畏光、眼睛疼痛,伴角膜缘充血、瞳孔缩小、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部分患者还可引起前房积脓。

葡萄膜炎可出现在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甚至可以在关节受累之前出现,所以容易漏诊、误诊,故仅有眼睛症状的患者也应至风湿免疫科进行评估。

自身免疫性眼疾需双管齐下

不仅如此,除脊柱关节炎外,自身免疫性眼炎还可见于多种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类风湿关节炎、ANCA相关性血管炎、白塞病、复发性多软骨炎等,都需要专业的风湿免疫科医生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如您出现了葡萄膜炎、巩膜炎等眼炎,请警惕其背后可能存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请及时就诊于眼科明确眼部疾病性质,同时立即就诊于风湿免疫科,排查是否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脊柱关节炎的可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该类患者需要双管齐下,眼科和风湿科双重治疗。眼睛局部需要使用各种眼药水、眼膏,甚至局部注射治疗,需由眼科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订方案;同时,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治疗更为重要,很多患者往往因为只给予了眼睛局部治疗,疾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

强直性脊柱炎 不能根治能控制

强直性脊柱炎不能根治,但可以控制。治疗得越早效果越好,可以像患病前一样生活、工作的机会就越大!除了眼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最大的痛苦是腰背、关节疼痛和逐渐发展的脊柱强直,所以主要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和炎症,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避免远期关节畸形。

作为一般治疗,患者要保持乐观和信心,睡硬板床、低枕,避免过度负重和剧烈运动。在选择运动方式时,尤其要针对脊柱、胸廓、髋关节活动等进行锻炼更有效。如:每天规律地进行深呼吸运动,头颈部可作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转动,以及头部旋转运动,腰部做前屈、后仰、侧弯和左右旋转躯体;俯卧撑、斜撑,下肢前屈后伸,扩胸运动及游泳等。游泳既有利于四肢运动,又有助于增加肺功能和使脊柱保持生理曲度,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最适合的全身运动。

多数患者无需手术 可用药物治疗

绝大部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不需要手术治疗,仅针对畸形严重的部分患者。以下是常见的药物治疗方案:

非甾体抗炎药 作为首选药物,其可控制无菌性炎症,改善晨僵、关节肿痛等症状,包括塞来昔布、双氯芬酸、洛索洛芬等。不过,孕期不建议使用该类药物。

生物制剂 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IL-17A单抗、JAK抑制剂可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糖皮质激素 对急性眼葡萄膜炎、肌肉关节的炎症可考虑局部直接注射糖皮质激素。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较少全身性使用糖皮质激素,故该类药物可引起的高血压、糖尿病、股骨头坏死等让患者“闻风丧胆”的风险较小。糖皮质激素孕期必要情况下可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慢作用抗风湿药 该类药物适用于存在抗TNF拮抗剂用药禁忌,且合并外周关节炎者,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等。生育期不建议使用该类药物。

文/孔芳(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责编:孙红丽、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