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闫妍
2023年03月06日17:32 来源:人民网
编者按:健康无小事,点滴系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健康中国”建设作为我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国两会拉开帷幕,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健康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即日起,人民网推出“代表委员谈健康”系列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霍勇。受访者供图
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预防、控制、化解、消除公共卫生事件危害的重要职责。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霍勇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重视和完善与慢病管理相结合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及社会带来的伤害。
“新冠疫情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霍勇说,“保健康、防重症”是“乙类乙管”阶段疫情防控的重心。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病患者的抵抗力比健康人差,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更大,而且一旦感染,发展为重症或发生死亡的比例也较高。在落实“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同时,应建立与慢病相结合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完善基础慢病常态化管理机制。
霍勇建议,加强“医防结合”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医防结合工作机制。布局建设慢性病和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示范基地。建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与慢病管理常态化联动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手段,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同时,做好慢病人群数量排查,摸清底数,早筛查、早干预。探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模式,预防和减少老年人重症的发生。同时,加强演练确保在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来临时,重症高风险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转诊、及时救治。
霍勇还建议,加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建设。强化基于大数据驱动的基层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健康信息守门人功能等;加强医疗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配备;加快发展和完善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建设。
相关阅读:
孙阳委员: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筑牢农民群众健康“第一道防线”
范先群代表:抓基层抓基础抓关键 不断加强眼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