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脑中风控制血压最重要!专家支招日常如何防中风
今年的10月29日是第十一个“世界卒中日”,世界卒中组织(WSO)发布了今年的宣传主题为“正视卒中,可防可治”。脑卒中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俗称“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它是一种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四高”疾病,会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很多老人家都会在家中常备安宫牛黄丸、中风回春丸等药物,以备中风后马上服用,以期起死回生。有的老人家甚至每月自行服用一颗,以预防中风,这真的有效吗?对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专科副主任唐亚梅教授说,安宫牛黄丸等中成药并没有预防的作用,即使患了中风,也并不是什么患者都可以服用。按月服用的办法毫无必要,要想预防脑中风,最好的办法是改变生活方式及控制高危因素。
改变生活方式八大法
唐亚梅教授说,脑中风的临床表现以突然昏迷、不省人事或发生口眼歪斜、手脚无力、说话不清为主要特征。它包括了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和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两大类。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类,其中年龄、性别、家族史、人种属于不可控的因素,而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缺乏锻炼、吸烟酗酒、肥胖、代谢综合征、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危险因素属于可控的。因此,预防脑中风,首先要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
1、控制体重,坚持适度锻炼,建议每个星期3-5次,每次40-60分钟有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脚踏车或其他有氧代谢健身活动。
2、戒烟、适量饮酒: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可以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及加速动脉硬化。吸烟是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提倡戒烟。而酒精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包括升高血压、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心律失常和降低脑血流量等导致卒中。长期大量饮酒和急性酒精中毒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酒精的摄入量和出血性卒中存在直接的剂量相关性联系。劝导有饮酒习惯的人适度饮酒,可以减少卒中的发生。
3、饮食方面,多吃蔬果(最新指南建议达到7—8种)、深海鱼类、坚果类、禽类(包括鸡鸭鹅肉,鸡蛋)、豆制品;猪羊牛肉每天的摄入量不能超过5%;另外,减少动物油、不健康油的摄入量,每天摄入的饱和脂肪酸(如一些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全脂奶、奶油、乳酪、肥猪肉、油炸食品、速食、奶精等)也要小于5%;同时要减少糖类的摄入量,限制食盐摄入量;
4、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时间,尽量避免熬夜,保证大便通畅,保持健康的心态。
5、避免用力过猛,避免快速、大幅度体位变化:某些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患者,若不小心用力过猛将使血压突然升高,而致中风突然发生。而突然的体位变化可以引起脑部血流动力学改变,使脑血供发生障碍,脑组织处于抑制或紊乱状态,轻者可出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重者可诱发卒中。所以中老年人活动时应当缓慢,让身体有个调节适应过程。
6、减少在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驻留。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长期慢性缺氧导致血液中红细胞增多,血粘滞度增高,诱发中风。
7、冬天注意保暖,夏天注意防暑。老人血管弹性差,气温急剧变化对人体的血液流动影响比较大,带来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寒冷可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多,导致全身血管收缩。同时,气温较低时,人体排汗减少,血容量相对增多,这些原因都可使血压升高,促发脑溢血。高温易导致血压波动、情绪紧张、血黏度上升、睡眠不好,而这是脑中风的四个重要诱发因。
8、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血液常规化验及血液生物化学检查。根据检查的结果,在医生指导下有针对性的采取处理措施。
控制措施连连看
唐亚梅教授说,中风,重在预防,预防的核心除了改变生活方式外,还要控制高危因素。
1、防治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发生和发展的核心环节。高血压的常见防治措施如下:限制食盐摄入量、减少膳食的脂肪含量、减轻体重、适当体育锻炼、戒烟、减少饮酒、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坚持规律服用降压药物等。具体的个体化降压目标值及给药方案需由医生指导。
2、防治心脏病:房颤、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均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中尤以房颤最为重要。心脏病常引起栓塞性脑卒中,在房颤患者中较常见,预防措施主要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
3、防治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肥胖、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等发生率均高于相应的非糖尿病患者人群。高血糖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约是普通人4倍。
4、防治血脂异常:高胆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减低、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及高甘油三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防治血脂异常应强调以控制饮食及体育锻炼为主,辅以药物治疗。
5、防治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首选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或他汀类药物治疗。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70%)的患者,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
6、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发病具有相关性。应用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联合治疗可降低其水平。
7、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及栓塞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卒中也关系密切。血压升高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同时存在时,患脑卒中的风险更大。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可以进行降纤治疗,同时应当积极查找原因如急性炎症、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感染、肿瘤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