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反应一周后会消失
所谓的“副作用”其实只是胃肠道反应而已
日前,一名几个月前曾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精神(心理)科确诊过的抑郁症患者阿强,再次回到该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莫煊的诊室。当初确诊时,莫煊即建议阿强接受药物治疗,可是,阿强担心药物对身体和大脑都有副作用,拒绝接受药物治疗。然而,几个月过去了,阿强感觉到头疼、背疼等躯体疼痛越来越严重,失眠和思维迟缓的情况加剧,时常觉得胸闷、心慌,而且总觉得情绪低落……莫煊介绍,这一次,阿强的病情明显已从轻中度加剧到重度,治疗的难度加大,恢复进程也会慢很多。
“像阿强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莫煊不无遗憾地指出,很多抑郁症患者由于对药物的错误认识,不愿意吃药或不按要求吃药,从而导致病情加重。事实上,抗抑郁药的药物反应只是胃肠道在药物耐受过程中出现的早期服药反应,一般一周左右,待身体耐受后反应就会消失。
抑郁症的
黄金治疗期是3个月
“其实,抑郁症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也是一种慢性病。”莫煊介绍,只不过抑郁症是情绪上的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是身体上的疾病。“就好比血糖过高,就会演变成糖尿病一样,情绪低落到一定的程度,会变成抑郁症,中度以上的,都需要通过药物来控制。”
莫煊说,抑郁症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通常情况下,轻度的抑郁症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得以恢复,中度以上的就必须考虑要通过抗抑郁药物治疗。“这是因为,中度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大脑中的负责情绪的神经递质水平已处于失衡状态,必须通过药物治疗来恢复它的平衡状态,然后,再结合心理治疗恢复病情和改善预后。”
“不管是心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抑郁症都不可能一次治疗就痊愈。”莫煊说,抑郁症的黄金治疗期是3个月,巩固维持期9至12个月,期间医生会根据病情发展来调整药物剂量,以找到患者的最佳治疗剂量。
新型抗抑郁药
副作用已大大减少
“很多患者一听说要吃药就很紧张,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以为只要是吃精神科药物,就会出现流口水、言语模糊、智力下降等副作用。”莫煊说,其实,现在使用的抗抑郁药物,大多是新型二代抗抑郁药物,与一代药物相比,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与食物相互作用的危险也降低了,安全性已大大提高,患者服药期间可以正常上学和上班。
“当然,抗抑郁药物在早期服用阶段,也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食欲减退、头晕、疲乏等。”他说,但是,这些反应并不是药物副作用的问题,而是胃肠道在药物耐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早期服药反应。如果患者因此而自行停药,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并且使得以后的治疗更加困难。“而且,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出现早期服药反应,即使出现,一般情况下,一周左右,待身体耐受后反应就会消失。”
治疗务必遵循
“足剂量、足疗程”原则
莫煊指出,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药物的起效速度也不同,并且,在剂量没有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时,效果是不明显的,这也是为什么需要患者定期复诊来调整药物的原因。因此,患者要有耐心和信心,即便是在症状好转的情况下也要坚持服药,减轻复发风险,一定要遵循“足够剂量、足量疗程”的原则,否则病情会出现反复,影响往后治疗的有效性。
他介绍,抗抑郁药跟其他各科药物一样,都是通过肝肾脏代谢的。临床实践证明,只要按时进行肝肾功能血液化验的检测,就可以掌握药物的作用情况,因此,不需要过分担心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记者黄蓉芳 通讯员李姗姗、王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