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市北区宁化路的程余伟老人因偏瘫卧床十多年,住院两个月的总花费达到14万元,报销后个人负担2万元。办理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后,在红十字老年护理院住院一年时间,老人的总花费不到2万元,报销后个人仅需负担1000多元护理费,在减轻个人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得到了更专业、细致的照料服务。有了长期护理保险,“医养结合”以更多形式进入市民的视野。程余伟享受到的“医养结合”服务,是青岛经过十年探索所取得的成果。多年来,青岛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着力发展适应群众需要的医疗服务新方式,发展多样化健康服务,青岛健康产业正蓬勃兴起。
“随着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健康服务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加上人口老龄化,青岛养老资源紧张,现有的医养服务存在较大缺口。发展社会办医、医养结合和健康服务业是在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满足市民更多的非基本医疗、更高水平的健康服务需求。”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魏仁敏介绍,近年来,青岛形成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联结合、养医签约、两院一体、居家巡诊”六种医养结合类型,初步实现了医、养、康、护有效衔接的服务新格局。自2012年起,青岛在全国率先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并于2015年实现了制度的全覆盖,探索培育了四种医疗护理模式,护理保险结算实行床日定额包干。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已有4万余名参保患者受益,支出护理保险金10亿多元,目前在床护理1.7万人,平均年龄80岁;全市养老机构数达到201家,养老总床位5.85万张,千名老人床位数达到37张。同时,青岛有18家二、三级医院转型为老年医院、护理院或开设老年专护病房服务。
“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不仅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丰富了健康产业的业态。”魏仁敏说,2015年年底,全市社会办医疗机构3134个(含村卫生室),占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39.94%;共有医疗床位8493张,占总床位的17.5%;共有从业人员20400人,占总人员数的24%。去年,全市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诊疗服务1341.6万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25.7%。提供住院服务13.5万人,占总出院人数的10.2%。
“‘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是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重大创新,我们既要大力发展健康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健康需要,又要充分发展健康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健康服务需求,形成两轮驱动、功能互补的大健康服务体系。发展健康产业,是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魏仁敏表示,“青岛具有发展健康产业的优势,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基础好,区位和地缘优势明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医养结合'政策及服务业态发展在国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长期护理保险、健康养老服务等创新政策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初步形成了一批‘医养结合'服务、中医养生服务和健康旅游体验服务等新型业态项目。”
与此同时,青岛还将围绕解决社会办医和健康服务业发展空间小、准入门槛高、人才瓶颈突出等问题,着力从多个方面入手破题。魏仁敏介绍说,主要包括放宽准入条件、优化用人环境、加大资金支持、落实土地规划政策、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完善发展健康保险、拓展投资融资渠道、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加快信息化建设等。具体包括放宽准入条件,实行“非禁即入”原则,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都向社会开放,社会资本可依法自主选择医疗服务投资领域,取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具体数量和地点限制;优化用人环境,畅通卫生技术人员在不同举办主体医疗机构之间有序流动,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在养老机构服务的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在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等方面,享有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同等待遇;加大资金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可参照政府办医疗机构同等条件申请市财政扶持,依据同等条件确定支持对象,设立社会办医政府专项奖补资金,对新获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专科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分别给予一次性500万元和100万元的奖励;落实土地规划政策,扩大社会办医和健康服务业用地供给,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享受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对符合规定的社会办医疗、健康养老机构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加快发展疾病康复、老年护理等提供专科化服务的医疗机构,优先支持养老机构设置护理院(站)、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增加老年病人护理和康复床位;鼓励二级公立医院整体转型为老年医院、护理院,要求有条件的医院、疗养院开设老年病房,提供医养结合型医护服务等。”
魏仁敏表示,健康产业不仅有“医养结合”和社会办医,还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健康信息化建设、健康物联网建设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今年上半年,市政府出台政策,为青岛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
其中,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空间布局的要求,青岛健康服务业将采用“星座式”的健康产业空间布局理念,根据各区市区位和产业优势,形成“一核、两带、三区、四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一核”即依托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的中韩街道区域,引进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建设包括医疗服务、疗养康复、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健康产品研发在内的健康高端服务集聚区,打造全球慢病康复愈养基地;“两带”分别是沿海健康产业集聚带和大沽河沿岸健康产业发展带;“三区”是依托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区域、胶州湾北部红岛区域、西海岸大珠山区域建设三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四组团”分别要建设健康产业即墨组团、胶州组团、平度组团、莱西组团。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日前,紧邻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的新华锦国际医院正式奠基。医院远期规划约2000—3000张床位,由国际化医疗团队负责管理医疗技术,国外专家常驻,凸显国际先进医疗技术水平。据悉,作为“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先期启动的部分项目,作为青岛市“十三五”规划健康事业的重点项目,新华锦国际医院备受关注。
新华锦国际医院项目落地,还仅仅只是个开始。魏仁敏说,下一步,青岛将继续把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健康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千方百计引进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健康领域,做大健康服务产业,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提供更好的产业供给。(记者隋 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