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今年8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取消了社会办医的多项限制。有人形容,这是民营医疗的又一春。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民营医院占医院总数的52.6%,但医院诊疗人次仅占总数的12%。
民营医院多而不强,在医疗份额占有上居明显的劣势地位,既有市场准入、规划、评级、科研、医保政策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也与其主观上的一些不足有着密切关系。
从近些年一些民营医院发展路径看,很多民营医院的着力点不是放在致力于专业专科特色的构建,以及高档优质服务的提升上,而是走上了一条同既有公立医院同样服务品种的重复建设道路,并且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缺少有实力的特色专科品牌,也缺少优质高端的个性化服务,再加上起步晚知名度低等原因,自然在市场中难以站稳脚跟。
更关键的是,不少民营医院走上了参与大搞网络“竞价排名”等畸形发展之路,依靠虚假的网络名医名院排名、宣传等,来为自己扬名气、聚人气、树牌子。而把病患骗到医院之后,“大开杀戒”,随意给病人开检查项目,把病患当成了待宰的羔羊和摇钱树。
殊不知,这种依靠低端重复建设、恶性烧钱虚假宣传竞争,甚至以欺诈、忽悠手段,杀鸡取卵式猎取病患及钱物形成的一时医疗服务成绩,既昙花一现难保长久,也进一步拉低了民营医院的美誉度和公信力。民营医院总体数量不少,但实际上占据国内医疗收入的市场份额却一直以来难有起色,就是这些问题的一个侧面注脚。
民营医院既要有市场数量优势,又有市场医疗收入和就医数量的明显起色,做大做强,除了国家在政策方面不断支持外,也需要民营医院自立自强,尤其是在招徕病患、就医收费、检查医治等方面做到“医者仁心”,用心服务。同时,也要在引进医疗资源、医疗人才方面舍得花钱、花对钱,通过医疗水平的提升,弥合社会对民营医院的顾虑,树立民营医院的良好口碑,让患者愿意到民营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