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犯了这9种错误,你的药可能白吃了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统计,美国每年有70万例与用药错误有关的急诊事件。据此,美国梅奥医学诊所的专家,总结了最常见或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用药事件。
《生命时报》特邀权威专家,结合国人用药的实际情况,列出最令药师“抓狂”的用药错误,赶紧对照自查,看看你的用药习惯错了没。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管药师 周虹
错误一
1天3次服药就是每8小时吃一次
周虹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不少人认为它们是相同的,其实不然。多数药物为1天3次服用,可随着早、午、晚餐一起服用。尤其是一些降糖药,更需要在每天三餐时,按时服用。
但服用某一类抗生素时,比如头孢类,为确保血液中药物浓度的持续覆盖时间,需严格按每8小时服药。因此,大家要针对具体药物咨询医生。
错误二
饭前服药就是空腹服药
周虹表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都属空腹服药;“饭前服用”的药物,是指在饭前15~30分钟内服用。“饭后服用”多指在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
一般对肠胃刺激大的药物,建议饭后服用,但某些胃肠道不良反应小、进食后服用会影响其吸收的药物、保护胃黏膜或者促胃肠动力药,如吗丁啉等,建议饭前服。
错误三
忘服药,下一次吃双倍剂量
忘记服药,千万不要在下一次服用2倍剂量,不但药物的副作用会加倍,更会造成身体负担。
如果该药物属于1天服用1次,忘记服用后,当天补上即可。1天服用2~3次的药物,其中某一次忘记服后,若接近这次服药时间,可补服,下一次按正规时间服用;若已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则无需补服,下次服药时间服用当次剂量即可。
此外,饭前服用的药,如果忘记服用了,建议还是在餐后补充。尽管进食以后,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与分解,但相较于完全不服用药物,影响较小。
错误四
药片难下咽,能掰开吃
部分药片,中央有刻痕,可沿刻痕掰开服用,但不可嚼碎。而控释、缓释、肠溶片剂药物,一般不能掰开吃。这些药片掰开后,药效迅速释放,达不到长效的目的。
比如奥美拉唑肠溶片等药物,到肠道才会释放药效,若事先压碎或只吞下没有胶囊外壳的药粉,胃内酸性环境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分解药物,导致药效减弱。
错误五
重复吃同一类药
拥有同一种通用名的药品,由不同药厂生产时,又会有一个独特的“商品名”。很多时候,人们熟知其商品名,却忽视了通用名,从而可能出现重复用药的情况。
比如,百服宁、泰诺、必理通等,其实都是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而拜新同、欣乐平、圣通平等,其实都是降压药硝苯地平。服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看一下药物的通用名,在药盒上,通用名的字体要大于商品名。
错误六
搞混药名,看错包装
“国家用药错误报告项目”统计显示,将近1/4错误用药因搞混药名所致。一种情况是“听似”,药品名往往一字之差,或者发音相似。比如,优降宁是降压药,而优降糖是降血糖药,消炎痛主要用于治疗关节炎、肌肉痛,而消心痛则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等等。
另一种情况是“看似”,药品包装相似。这在进口药物中最为常见,比如诺华制药,它多数药物包装风格一致,像是“孪生兄弟”,很易搞混肴。因此,拿到一张新处方时,最好与医生核对药名、用量、用法等内容。用药时还要仔细核对药名,尤其要关注药物通用名。
错误七
几种药一起吃
每一种药物都有特定的化学成分,不同化学成分相遇时可能“放大”药物本身的副作用,也可能产生有害健康的物质。
比如,在服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时,服用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会导致喹诺酮的吸收减少,药效损失;在服用抗抑郁药氟西汀的前后两周内,都不可以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比如司来吉兰),否则会导致五羟色胺综合征,表现为心动过速、高血压,甚至休克。所以,购药前必须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错误八
吃完药吐了都要补服
因为疾病等原因(如胃肠型感冒等),很多人服药后会发生呕吐。是否需要补服,一般依据用药后呕吐的量及呕吐发生的时间来定。
比如,一些免疫抑制剂对胃肠道刺激过大,刚吃完就吐出整片后,需要立即补服;如果呕吐物中看不到药物,也不确定药物的吸收量时,可根据时间来决定是否补服,若时间超过2小时后呕吐,此时认为大多数药物已经吸收,无需补服。
错误九
用保健品代替药
常有细心患者买药时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某些保健品与药物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成分。所以,觉得用成分相似的保健品代替药物服用会更加安全。实际上,保健品只是对日常饮食的补充,本质上仍属于食品范畴,不能达到治病目的。
保健品中含有的有效成分,也可能会低于药品。譬如,非处方药物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每100毫升约含锌元素350毫克,而保健品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每100毫升含锌约为35.3毫克。保健品锌含量相对较低,仅为弥补某些缺锌人群膳食上的不足,不能治疗缺锌引起的厌食症、营养不良。▲(生命时报记者谭卓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