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科普要闻

揪出饮食中的“坏分子”【2】

2016年02月22日14:36 |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小字号
原标题:揪出饮食中的“坏分子”

  饱和脂肪的藏身之处:

  猪牛羊肉(红肉),特别是肥牛、肥羊、五花肉。越是有“大理石花纹”和“雪花”的牛肉,含饱和脂肪就越高。从那白花花的肥肉,可以炼出大量的动物油。而牛羊肉的脂肪中,饱和脂肪比例要比猪油更高。红肉的一般规律是,肉越贵,口感越多汁,味道越香浓,脂肪含量越高。

  各种用猪油、肥肉烹调的菜肴或者制作的点心小吃,如汤圆、肉粽、咸肉月饼、加了猪油的八宝饭等。

  各种添加肥肉制作的肉制品,如香肠、灌肠、午餐肉、肉丸,以及添加肉馅的各种美食。

  各种添加黄油、植物奶油或起酥油的焙烤食品,起酥面包、蛋挞、饼干、曲奇、派、酥点等。

  各种预包装油炸食品。绝大多数专业制作的油炸食品,如油炸方便面、锅巴、薯片等都是以棕榈油为煎炸油,其中饱和脂肪的比例较大。

  奶酪、蛋糕表面用的奶油、冰淇淋、慕斯甜点、奶酪蛋糕、欧式蛋糕等。越是高档冰淇淋,含奶油越多,当然饱和脂肪也就越多。无论冰淇淋和蛋糕里加的是植物奶油还是天然奶油,富含饱和脂肪这一点都不会有改变。

  高脂肪含量的牛奶和炼乳。牛奶中含有少量饱和脂肪(每100克中约2克),喝一杯距离限量还很远,但如果当水一样每天喝三四杯,那总量就不可低估了。

  奶精和植脂末。这类成分通常加在各种速冲糊粉(比如早餐谷物粉、椰子粉等)、甜味奶茶、热巧克力饮料、咖啡伴侣等中。虽然现在植脂末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很低,但饱和脂肪含量高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

  猪油、牛油、黄油之类也是饱和脂肪的“大本营”。

  小结:哪怕每天只吃一两猪牛羊肉,但如果三餐之外再吃点饼干曲奇,再加点冰淇淋和甜点,就很容易饱和脂肪过量。此外,如果少吃高饱和脂肪的加工食品、油炸食品、人造黄油,那么人造反式脂肪酸的数量也同时能得到有效控制。

  每天的钠摄入量控制在2300毫克以内(换算成食盐约6克)

  解读:众所周知,多吃盐有害健康,比如升高血压、导致钙流失、伤害皮肤等。

  盐的藏身之处:

  各种咸味调味品,包括酱油、豆酱、黄酱、甜面酱、豆豉、各类腐乳、豆瓣酱、韭菜花酱、辣椒酱、香菇酱等。

  各种鲜味调味品,如味精、鸡精、蘑菇精、各种高汤宝、汤料、虾酱、鱼露、海鲜调味汁、蚝油、水解蛋白质鲜味料、各种方便汤料等。

  各种小零食。包括话梅等蜜饯凉果,怪味豆、兰花豆等传统零食,锅巴薯片等油炸零食,豆干辣条等豆制品零食,牛肉干等肉类零食,以及五香花生等坚果油籽零食,都含有很多盐。

  含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食品,如小苏打(碳酸氢钠)、纯碱(碳酸钠)、加入碳酸氢钠的各种泡打粉、自发粉、膨发剂,加入碳酸氢钠的各种面点如油条、麻花、窝头等松软面点,加入纯碱的挂面、面条、方便面饼、碱水粽子等。各种饼干、苏打饼等蓬松质地的点心,没有碳酸氢钠都是做不出来的。

  其他含钠的添加剂,比如饮料、淀粉制品、面点、面条、饺子皮等中添加的各种磷酸钠盐,柠檬酸三钠等有机酸钠盐,防腐剂、防霉剂中的苯甲酸钠、脱氢醋酸钠、丙酸钠等钠盐。事实上,多数食品添加剂都是以钠盐形式加入的。

  小结:要想限盐,不仅仅做菜要少放盐,还需要注意各种加工面食品。

(责编:权娟、许心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