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消水肿、祛燥热、重情志,中医治疗糖肾病有特色

2017年06月15日16:00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糖尿病肾病(以下简称糖肾病)为继发性肾病,属于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不同的发病阶段,糖肾病的三个发病阶段在中医分别类同于“消渴”、“水肿”和“关格”。糖肾病的病因是什么?又该如何治疗呢?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2017年6月1日,安徽省阜阳市铁二处小学的小学生在听取当地国医馆医生讲解针灸穴位知识。(王彪/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是什么?

中医的辨机和辨证认为,糖肾病的发生是由消渴迁延而致,而其病因为病久致气阴受损,导致肾脏没有能力去代谢体内的水,这样就会产生水肿。肾脏不能稳固体内的蛋白,让蛋白漏入尿中,就会产生蛋白尿,反过来,蛋白尿也会导致水肿。中医书籍《证治要诀》描述:“三消久而小便不臭,反作甜气,在溺中滚涌,有浮在溺面如猪脂,此精不禁”。这段话描述了糖肾病水肿和蛋白尿的症状。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肾病?

糖肾病的治疗当以控制糖尿病这个原发病为主。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多为气阴亏虚。一些补气阴的药物如黄芪、人参、地骨皮对血糖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由于糖肾病病程日久,活血化瘀应贯穿治疗。水肿是糖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金匮要略》中描述“血不利则为水,血行则水行”,说明血瘀可能导致水肿,因此也再次说明了活血化瘀在治疗糖肾病中的作用。

糖肾病的水肿由多重因素导致,临床表现为阴液耗伤之证。治疗应以补气滋阴收敛固摄等药进行治疗,可选用金樱子、五味子、芡实等药收敛固摄。

在辩证中如有胃肠燥热,可用玉泉丸、玉液汤、增液承气汤;如有脾胃气虚,可用七味白术散或参苓白术散;如有湿热中阻,可用黄芩滑石汤。

另外,中医在治疗糖肾病时,会特别注意饮食和运动,糖肾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不然“纵有金丹亦不可救”。前文提到过,糖肾病有个阶段在中医里类同“消渴”,《诸病源候论》在论述消渴病的治疗时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

中医非常重视人的情志与健康的关系。长期的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火热炽盛,上灼肺津,下劫肾阴,可导致消渴病的发生和病情加重。如《内经·灵枢》载:“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米医院肾脏科主任医师简桂花

“达医晓护”供稿

(责编:张瑾琳、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