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今天我们关注社会办医。
通常在人们眼里,民营医院都是些小打小闹的小医院、小门诊、小诊所,总让人信不着。
近几年,我省鼓励社会资本创办大型医院,民营医院正在补短板,改变规模小、水平低、服务差的形象。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很重要——简政放权,社会办医审批变得容易还便捷了。
今年,省里将床位在300张以上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权限下放各市。
最新数据显示,我省1/4的多点执业医师流向民营医院。请看本报调查——
引子
74岁的沈阳市民赵久清家住浑南区,是一位退休工人,近来眼睛总感觉有点不得劲儿,有时看不清,还时不时隐隐作痛。
在赵大爷这个“老沈阳”的记忆里,浑南地区没有大医院。最近听说有个东北国际医院,是民营的。去市里大医院嫌远,就到那儿看看吧。
2月16日中午,在病房休息区,赵大爷告诉记者,“真没有想到,在这里享受到了专家会诊的待遇。”
专家给赵大爷确诊为青光眼,老人悬着的心放下了。
“我还得和家人商量商量,下一步该咋办。”
“环境好,价格也不贵,专家随时来……看来还得讲究个竞争,竞争出质量啊。”赵大爷风趣地说。
记者在省卫计委了解到,近两年,我省批准设置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79家,各地吸引社会办医超过77亿元,规划设置床位数已经超过1万张。
审批难时间长怎么办
为民营医院审批松绑开绿灯
300张床位以上审批权下放到各市
通常,民营医院给人的印象是小而零散,缺乏高精尖技术和人才,且大多是专科医院。
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如何帮民营医院补上短板?
省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代颖给出的答案是,打造品牌医院,促进社会办医向高端发展。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我省的民营医疗机构有2.3万多家,民营医院654家,社会办医总量在全国排第六位。
虽然数量不少,但具备一定规模、上档次、高水平的民营医院仍是寥寥无几。
“放宽准入门槛,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松绑,尤其鼓励社会资本办大型医院、个性化专科医院、高端品牌医院,引导社会资本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代颖说。
技术新、环境好、服务优、价格低——这是社会办医的“高颜值”。
记者了解到,刚开业1个多月的东北国际医院,地处浑南,已经迎来了数千名患者。
尽管日门诊量在200人左右徘徊,与预期仍有差距,但医院负责人郭斌对医院前景充满信心和期待。
东北国际医院是沈阳“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拥有3000张床位。“从立项到审批,再到沈阳市定点医保医院的确认,一系列审批环节,渠道很畅通。”郭斌说。
以往,医疗机构审批程序繁琐,有时一项审批要等几个月。
“眼下,为提高医疗机构审批效率,缩短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时间,该精简的精简,该下放的审批权全面下放。”代颖介绍说,今年,省里将床位在300张(中医200张)以上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权限下放至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为社会力量举办大型综合性医院减少审批环节。
这个权力下放的力度,为社会办医解决了“跑断腿、磨破嘴”等诸多棘手问题。
考虑到部分社会力量拟举办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国家尚未出台,省卫计委下发了《辽宁省肾病医院基本标准(试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和《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试行)》。此举既解决了社会力量举办肾病医院、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和医学检验实验室的门槛障碍,又规范了社会力量举办新兴医疗机构的管理。
老百姓不信任怎么办
政府出台政策助人才流动
公立医院医师到民营医院出诊
民营医院如何让患者认可?
一是信誉,二是技术,而其中最关键的是名医,也就是说高端人才。
这是记者调查10多家民营医院后得出的结论。
目前,高端医学人才90%以上集中在公立医院,这个现实也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民营医院人才匮乏、捉襟见肘。
因为缺少高端人才,沈阳一家大型民营医院70%以上的高级职称人员都是从各大医院退休人员中“捡漏”来的,一些年事已高的老者无法全天出诊。
“没有人才的日子不好过,说白了,没有名医就没有患者啊。”沈阳一家大型民营医院的院长慨叹。
事实上,医学高级人才的培养不可能短时间一蹴而就,政府做的就是要创造条件,让民营医院享受到人才流动的甜头。
记者调查了解到,以往公立医院的医生都是“单位人”,不能自由执业,大多聚集在公立大医院,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基层医院和民营医院优质医生短缺的现象。这让个别民营医院急功近利,“即时赚钱”的心态非常普遍。
过去,民营医院“请”公立医院的专家,得偷摸干。现在,凭多点执业政策,公立大医院的教授专家可以名正言顺地走进民营医院。
“过去请专家,人家不敢来。眼下,大医院的专家来医院坐诊成了常态。”一位门诊负责人说。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多点执业医师1万多人,其中,90%流向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引人注目的是,25.8%流向了民营医院。
代颖告诉记者,多点执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民营医院缺少专家、教授的“短板”。
据记者了解,一些高端民营医院已经或准备进入我省。
沈阳积水潭医院规划投资10亿元,床位600张,将引进北京积水潭医院在骨科和烧伤科方面的优势,今年10月开诊。辽宁质子肿瘤医院与美国瓦里安医疗系统公司合作,规划投资25亿元,床位1000张,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肿瘤治疗技术和设备。辽宁权建肿瘤医院规划投资13亿元,床位1000张,将运用传统医学理论,为肿瘤患者提供早期筛查、治疗、康复及临终关怀等专业的医疗服务。目前,这两个项目都在进行中。
放权后监管怎么办“减法”“加法”一起做给人看病不能不讲责任
鼓励引导社会办医,要做好“减法”,为社会办医松绑;又要做好“加法”,强化监管,不能放任自流。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目前规模膨胀的公立大医院,我省严格管控,重点控制床位的过快增长。按规定,省级综合性医院床位,原则上不予增加并适度压缩,个别服务能力不强的综合医院将向专科医院等转型。
调查显示,沈阳市民营医疗机构数量和床位数量占全市总量的47%和17.6%。沈阳市规定,放宽民营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条件,在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前提下,取消对社会办医医疗机构的具体数量和地点限制,并优先考虑并准予设置。同时明确,优先支持社会资本在沈阳地区的新开发区域和4个县(市)等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办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有二级医院转型,兴办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特需、康复、护理、老年病、慢性病、精神卫生、医疗美容、中医、民族医等专科医疗机构。
鼓励社会办医,要做好“加减法”。
何谓减法?对社会办医在准入门槛、审批程序、多点执业、医保定点、享受税收减免等方面开辟方便之门。
何谓加法?加强对民营医院的日常监管,引导其关注大众健康,诚信、守信经营,不能放任自流,降低质量。
许多被访者认为,民营医院首先要解决办院理念问题,不能把医疗行为当成“生意”,搞“一锤子买卖”“赚钱后立马走人”。
沈阳市卫生工作者协会主任张秉义介绍说,强化监管,不但是对百姓健康负责,也是对社会办医的声誉负责。
沈阳现有一级民营医院200多家,其中市直管二级以上民营医院41家,日常监管采取量化打分的方式,监管内容包括:医德、医技、行风、超范围执业、诊疗科目、收费标准等。
对于达不到相应分数的民营医院给予整改警告,问题严重、屡教不改的交给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