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2016专题策划>>我心中的“最美中医”>>姓氏笔画(13画)

(208)詹红生先进事迹

2016年10月13日10:20 |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小字号

詹红生,上海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詹红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师承石印玉教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所长、曙光医院骨伤科主任、曙光临床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教研室主任;“中医骨伤科学”国家重点学科、“骨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骨伤科分会副会长、手法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常务理事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上海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十佳医生。2016年被评为上海市“医德标兵”。

詹红生同志从医33年,党龄31年。他始终牢记、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以精湛的业务、高尚的医德,时刻为解除患者痛苦不懈努力。作为祖国医学的践行者,詹红生教授数十年如一日,认真履行每一个角色的职责:手到病除的好医生、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的带头人、传播养生知识的健康使者……在不同角色中作出突出贡献。

一、医术精湛,手到病除解除患者痛苦

詹教授长期致力于慢性筋骨病损和脊柱源性疾病防治研究、中医药临床评价方法学研究,擅长运用整骨手法、导引练功、针灸、中药等石氏伤科理论和技术诊治脊柱、关节、筋伤病症和脊柱源性疾病,赢得病人“手到病除”、“妙手回春”交相赞誉的口碑。

他带领团队建立以病人需求为导向,努力打造骨伤病“一体化全程式诊疗服务”沪上第一品牌,融合传统伤科方法与现代诊疗技术、内治与外治、被动与主动、预防与康复、保守与手术治疗为一体,全程服务病人。他为患者度身制定综合性个性化治疗方案,取得缩短疗程50%、提高疗效30%、降低复发率60%以上的效果。虽然在业界是著名专家,他却并不拘泥于本专业,总是全方位诊察症情,酌情引入心理咨询方法,常常“心身并治”。

二、医德高尚,不计得失处处为患者着想

作为共产党员,詹教授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身作则,待病人如亲人,总是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他处方用药求“实”拒“贵”,讲究“简、便、廉、验”。他以精湛技术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患者,门诊爆满成了家常便饭。他每天的日程被繁忙的工作排得满满的,节假日都不能保证休息,却依然乐此不疲。

三、致力科普,做百姓身边的健康信使

在繁忙的医、教、研工作同时,他带领团队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和中医药养生文化的传播,积极宣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普及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理念,帮助市民防病于未然,以实际行动努力践行“上工治未病”。

他主编并出版《随处可见的筋骨损伤》国家级视频公开课、上海市老年教育普及教材《老年人骨关节疾病100问》、《颈椎病的防与治》和《强骨健筋拓新篇》电子光盘等科普视频。詹教授作为负责人整理的“石氏伤科导引八法”,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国家级治未病项目在国内推广应用。他还建立了“筋骨健康俱乐部”,由科室专人负责日常维护,每月举办1次公益性活动,面向社会开放,科室资深专家与百姓互动,受众累计逾万人次。他开设个人微信公众号(taishengshijie),每周发布科普短文,受到热烈欢迎,单篇最高者点击超过5万人次,真正成为百姓身边的健康信使。

四、承前启后,积极推动海派中医药传承创新

作为海派中医石氏伤科的传人之一,詹红生教授传承石氏伤科近150年积淀和石印玉教授临床经验,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带动学术创新,在传承的同时,努力为祖国医学增添新活力。他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8项;获得各类各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申请专利12项(已授权8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2部(种)。他系统整理研究治疗颈椎病技术——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获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三等奖,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首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计划项目在国内推广应用。CCTV4《中华医药》栏目分别于2010年2月3日和2012年7月27日进行了专题报道。

五、哺育后学,潜心打造优秀中医药人才队伍

詹红生教授十分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通过现代医学研究生培养和以名中医工作室为平台的传统师带徒教育的模式,双管齐下,哺育后学。

他每学年给本科生上课40学时以上,每两周组织1次研究生业务学习和专题讨论。担任全国中医院校本科生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医筋伤学》主编,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主编,国家级视频公开课《随处可见的筋骨损伤》主编,全国中医院校本科生“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慕课主编;培养博士生15名、硕士生29名,与博士后合作研究3人次。

(责编:韩雅菘、权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