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引领中国医改宝鸡模式
隔三岔五,74岁的退休老人张万华就会下楼,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遛个弯儿。张万华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在这里,医护人员会为他测量,签约的家庭医生还会根据他的身体状况、生活起居和气候变化,叮嘱生活、用药上的注意事项。
2011年,张万华成为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东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首批“慢性病干预俱乐部”会员。从那时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为他每半个月测一次血糖、做一次心电图,每半年查一次血脂,每年还定期体检。“这些项目全部免费,还有人定期上门指导、电话随访,指导治疗。”张万华告诉记者。
2015年,宝鸡市推行“家庭签约医生”制度,张万华的定期服务又增加了腹部B超、中医调理等项目。不仅如此,老伴张淑娥也成了他们的家庭签约医生徐周红的服务对象。
在宝鸡市着力探索的医改新模式中,张万华这样的普通百姓正成为不断深化的医改的最大受益者,“小病在基层、大病在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分级诊疗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大小医院“组团”发展
2010年,宝鸡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一场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医改探索在这座城市全面展开。
“小医院没人去、大医院挤破头”——大多数患者面临的“看病难”,也曾令宝鸡市民深感困扰。如何才能有效引导患者向基层分流、使各级医疗资源发挥最佳效能?一套全系统的“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成为宝鸡医改的特色和亮点。
2014年9月,以“双向转诊”管理办法出台为标志,“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秩序在宝鸡启动。这一新秩序中,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难易程度,不同级别和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起不同的诊治角色——基层医疗机构被推为面向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第一梯队”,疑难病、危急重症则在上级医院确诊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
优质医疗资源对基层的供给,被确立为保证分级诊疗有效运行的前提。2014年10月,让大小医院“组团”发展的“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开始组建试行。
“‘医联体’就是以三级医院为核心,整合城市、县区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具备条件的镇中心卫生院,形成一个医疗体系。”宝鸡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宁建国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这个体系内,大医院通过技术扶持、人才培养等带动小医院发展,其实质就是给大医院减压,给小医院“补血”。
以市级5所三级医院为核心,宝鸡市已组建起5个医联体,辐射34个二级医院。同时,市区8所国有企业职工医院、9所乡镇卫生院也实现转型,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8个乡镇卫生院使城市15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在农村,以县级医院为龙头,168个规范化乡镇卫生院、1850个村卫生室有效解决了群众的就近就医问题。
这些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就象处于末端的“小细胞”,它们网格化布局、全面覆盖城市和乡村的各个角落。原有的专科医师,经过培训后成为全科医师;淡化编制、实现按需聘用,大量急需的医护人员得以补充上岗;每周,上级医院的业务骨干都会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巡诊;政策鼓励医师多点执业,已有892人办理了相关手续,医生基层执业的渠道顺畅;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549个家庭医生团队,为185万人次提供签约服务,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70%。
顺畅实现“双向转诊”
不仅如此,以2.5公里范围分片划区,市级公立医院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留出5%~10%的床位,保证这些基层“细胞”与上级医疗机构实现顺畅“双向转诊”,打通了分流病人的“毛细血管”。
在率先启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宝鸡市凤翔县医院,记者了解到:由于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不信任,“向上转诊容易,向下转诊难”曾是双向转诊面临的最大难题。
“为打消群众顾虑,一个专门的转诊核定专家组组建成立。”凤翔县医院院长李荣华告诉记者,专家组深入各个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实地考察各个机构的基本服务能力,审慎核定能够开展的诊疗病种,制定出详细的各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病种指导目录,“为准确执行分级诊疗政策奠定了基础。”
针对患者,发挥医保政策的杠杆作用,实行差异化报销——对未按规定转诊的患者,下调报销比例30%;对下转到下一级医疗机构的康复期患者,免收起付线,鼓励患者首选基层初诊。对于医院,则明确了上转不超过10%、下转不低于5%的考核办法。
为真正做强基层,凤翔县全面启动基层卫生院医疗设备更新工程,积极争取援助,为16所镇卫生院配备了六大类16套新型医疗设备。同时,县医院经常派业务骨干到基层卫生所轮岗,帮助其提升业务水平。
在多项政策引导下,群众得到了实惠,分层诊疗制度得以顺利推进。在全市范围内,基层门诊、住院患者的流向发生了变化,群众的就医观念渐趋理性,宝鸡市分级诊疗体系的雏形已初步形成。
据统计,目前宝鸡市医疗基层首诊率已达到66%,双向转诊下转率为11%。全市96.62%的参保住院患者,在市域内得到就诊治疗,其中县、镇两级住院病人总量上升,占比达到75.9%。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