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

全国爱牙日专家支招 保护宝宝乳牙四步走

2016年09月20日09:49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9月20日是第28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爱牙日的主题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近年来,人们对口腔健康越来越重视,可有数据显示,宝宝的口腔疾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呈上升趋势,很多家长的护牙观念并不正确,“宝宝护牙”成为了众多家长关注的话题。

乳牙不护理 危及孩子生长发育

人的一生总共有两副牙列,第一副牙列称为乳牙列,是由20颗乳牙排列而成。从出生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到2岁半左右20颗乳牙萌出完毕。自6-7岁至12-13岁,乳牙逐渐脱落而被恒牙所替代。

人们惯性思维认为,乳牙会被恒牙替代,所以乳牙健康与否并不重要。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儿童健康门诊主任李南平介绍,这种思维是非常不可取的。“乳牙是儿童咀嚼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宝宝的牙齿没有得到及时的护理,造成牙齿疾病,会大大降低孩子的咀嚼功能,影响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不仅如此,乳牙健康是口腔健康的基础,乳牙对恒牙的萌出起“向导”作用,乳牙过早丧失能使继承恒牙生长空间被挤占,从而发生移位,导致牙列不齐,影响孩子面部的正常发育。”

宝宝牙病大隐患六成儿童患龋齿

乳牙健康不容忽视,然而我国儿童的口腔健康情况并不乐观。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达66.0%,城市61.9%,农村70.2%,龋齿显然已经成了宝宝乳牙健康的“头号敌人”。

李南平介绍,乳牙的解剖和组织结构特点,儿童喜食甜食等生活习惯,不良的喂养习惯,不良的口腔保健习惯,超过正常时间的母乳和奶瓶喂养均是乳牙患龋的重要原因。乳牙表面的窝沟点隙、以及牙齿之间的生理间隙等结构容易出现菌斑集聚、食物残留。而儿童饮食多质软、黏稠,含糖量高,易发酵产酸,婴幼儿阶段母乳时间过长等都可能导致乳牙龋病的出现。如果家长没有为孩子养成好的口腔保健习惯,就十分容易出现龋齿。

值得关注的是,龋齿并不仅与生活习惯有关,更与钙质紧密相关。缺钙引起宝宝牙釉质发育不全,牙本质缺少了牙釉质的保护,一些常见的细菌,如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等就会乘虚而入,利用口腔中的糖酵解产生的酸性物质,破坏了牙本质,在牙齿上逐渐形成很多小洞,形成龋齿。牙齿龋坏后不能自愈,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否则会引发牙髓炎症或根尖周炎,危害宝宝身体健康。

除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口腔疾病外,宝宝牙列异常也不少见。乳牙过早丧失,乳牙脱漏延迟,恒牙过早丧失,恒牙萌出顺序紊乱等都会造成牙齿生长排列异常。李南平强调,宝宝缺乏维生素D及钙质,也可导致长牙晚、牙齿参差不齐、牙齿松动、易崩折、过早脱落等,从而影响到牙齿和颌面部的骨骼、神经、肌肉、牙齿和软组织的生长发育。

呵护乳牙 要有“钙”念

牙齿硬组织大部分由无机物构成,而无机物几乎全部由含钙、磷离子的羟磷灰石组成。硬组织的发育主要是矿化(也称钙化),即羟磷灰石结晶沉积的过程。因此钙质对牙硬组织的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缺钙会使牙体组织的形成和生长发育,乳牙矿化和萌出、恒牙替换发生障碍。

李南平强调,充足的钙质更能保证宝宝牙齿的健康。胎儿的乳牙胚在妊娠6周开始发育,妊娠4-5个月时恒牙胚开始发育,而乳前牙根完全形成约需2年的时间,恒前牙根约需10年才能发育完全。所以准妈妈要树立分段补钙的意识,在孕期和哺乳期为自己摄入足够的钙质。宝宝出生后,要及时观察宝宝牙齿和骨骼发育,适时为孩子补充安全有效的钙剂。

需要提醒的是,维生素D3促钙吸收,维生素K2能助钙沉积,双重作用补钙更有效。另外,0-3岁宝宝味蕾很娇嫩,如果口味过重会影响味蕾发育,造成厌食挑食。添加了维生素D3、K2的淡奶味金标小儿迪巧,既能满足孩子的补钙需求,又能保护宝宝味蕾,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专家来支招 乳牙护理“四步走”

在第28个全国爱牙日来临之际,李南平主任提醒所有家长朋友,立即行动起来,保护宝宝牙齿。

1、 即便喝母乳,清洁步骤仍不能少:喝母乳和喝配方奶的宝宝,都要避免边睡边喝奶,否则一样很容易蛀牙。幼儿对牙刷比较抗拒,妈妈用纱布沾一点含氟漱口水沾湿即可帮宝宝清洁、擦拭乳牙,或使用指套进行清洁。大约15个月开始,可使用儿童牙刷帮宝宝刷牙。

2、 及早改用杯子喝奶:最晚一岁以后就应该让宝宝改用杯子喝奶,建议使用训练杯帮助戒除奶瓶;同时避免含着奶瓶边喝边睡,每次喝奶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

3、 使用沟隙封填剂,减少蛀牙机会:有些牙齿上有凹凸不平的沟隙尤其是咬合面,家长很难用牙刷清洁,所以蛀牙很容易从这些缝隙开始,可请儿童牙科医生使用沟隙封填剂把沟隙填平,以利于清洁,减少蛀牙的机会。

4、 牙齿有问题应尽早就医:在宝宝长第一颗乳牙时及时带到医生处检查,可在刚开始发生蛀牙时及时发现,并给予洁牙、涂氟,做好补救措施。要经常检查宝宝的牙齿,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尽早上医院治疗。 

(责编:陈烨菲、许晓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