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

2016首都十杰医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徐浩:我热爱中医这份职业

医学科学报  应益昕
2016年09月14日08: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小字号

重症监护(ICU)病房里,患者陈奶奶(化名)面带呼吸机艰难地呼吸着。她是一位风心病、心衰、呼衰患者,已经在ICU住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呼吸机插管后却怎么也撤不下来,继发感染随时可能使病情恶化。

看着这样的状况,陈奶奶的儿子心急如焚,这时候他想到了陈奶奶之前经常去看的一位医生,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的徐浩主任。

多年过去,我始终无法忘记那个眼神

仔细分析陈奶奶的病情之后,徐浩决定一边给予扶正中药调理,提高患者心肺功能,一边慢慢调整呼吸机参数,让她逐渐脱离呼吸机。但患者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脱机,已经形成了呼吸机依赖,成功脱机的难度非常大,于是他决定去和陈奶奶沟通一下。

走进ICU病房,陈奶奶见到徐浩有些激动,心率明显加快了。徐浩上前握住陈奶奶的手,坚定地说;“陈奶奶,您的情况我都知道了,我会给您加用最好的中药调理,同时会慢慢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帮您一步一步脱离呼吸机,老带着呼吸机,也没法和家人交流,多痛苦呀,这个过程会有些艰难,但我相信您一定可以做到!”徐浩的语气坚定又温和。

看到自己曾经追随多年的医生,听到这样的鼓励,无法开口说话的陈奶奶眼睛亮了,她似乎在用眼神告诉徐浩,我相信您,我会努力!

而正是这个眼神,打动了徐浩。

最终,在徐浩的精心治疗下,陈奶奶在一个多月后不仅脱离了呼吸机,还出院回家了,连ICU的西医大夫都认为这是一个奇迹。

“多年过去,我始终无法忘掉这个眼神。”徐浩说,作为一名医生,在开具医嘱之外,不能忽视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医患之间的彼此信任、理解和配合对于治疗的成败至关重要。

限制加号,是对患者不负责

“最后其他特需专家都下班了,大厅里就剩徐医生的病人了,一直看到下午7点多还是很耐心。”浏览徐浩个人网站的点评,我们总是会看到很多患者这样评价他。

每周三下午是徐浩的专家门诊,加号成了常态。“最多的一次,我一下午加了56个号,加上25个正号,总共看了81位患者,下午的门诊看到晚上9点钟才结束。”徐浩说。

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对于每位医生都是巨大的挑战,有时甚至上厕所都顾不上,但考虑到很多患者来自外地,如果周三的门诊看不上,就要再等好几天,光食宿费就是不小的数字。所以每周三的门诊,只要有患者要求加号,徐浩总是有求必应。

但越来越让他纠结的是,无上限的加号,疲惫状态下,自己并不能很好地为患者服务,但减少加号又无法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思量再三,徐浩决定每次门诊只加15个号,并通过在诊间预约、网络预约等方法尽可能对患者进行合理分流和提前安排,在确保满足大多数患者就诊需求同时,也保证了对每一位患者诊疗服务的质量。

“限制加号也更多地是出于为每一位患者负责的考虑,希望能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徐浩说。

优秀医生需具备综合素质

有人说,中医发表SCI论文很难。翻阅徐浩的简历却发现,他已经发表了44篇SCI论文,丝毫不逊色于同资历的西医医生。还曾主持科研课题10项,获成果奖11项;主编、副主编著作10部,专利1项。

这样的成绩是与他的勤奋刻苦是分不开的。徐浩硕士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报考了陈可冀院士的博士生,并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了。

就在硕士毕业将要博士入学的那个暑假,徐浩放弃了休假放松的机会。他深感作为院士的学生压力很大,如何让自己起点更高呢?于是他去图书馆借阅了全英文的心血管教科书。

“一个暑假,就在翻阅那本书。”等暑假结束,别的同学休假回来了,他的书也看完了,不仅专业知识得到提升,专业外语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此外,医生需要的不仅是临床专业知识,还需要很多相关技能,科研设计、统计分析、实验技术、临床药理、数据挖掘......等等。”徐浩利用各种各样的培训和参会机会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而这种综合素质使他在以后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中游刃有余。

很多医生门诊病人少,总会归结于自己年轻。徐浩认为,除了多临床、多读书,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之外,随着互联网+医疗时代的到来,要特别重视利用互联网、自媒体建立医生个人品牌,这对于青年医生的快速成长尤为重要。

对于临床医生从事科研,徐浩认为不应把二者割裂或对立起来,科研选题来自于临床问题,而科研成果反过来又可以改进临床实践。临床医生工作繁忙,专门设计随机对照试验或进行小白鼠实验确实有一定难度,在时间、精力和经费上都受到一定限制,将科研思维贯穿于临床实践,充分利用临床实际数据是很好的方法。

希望中西医能在理论上有机结合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中医的争议从未中断,“伪科学”、“没有循证医学证据”等观点不断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而当谈到自己的职业,徐浩却从容又深情地说了一句“我越来越热爱中医这份职业了。”

在徐浩看来,中医很多治疗疾病的理念是很先进的,以病毒性感冒为例,西医会研发抗病毒药物将病毒杀死,这个过程中病毒可能出现变异,人们又会研发新的药物,如此周而复始,耐药病毒使药物研发难度越来越大。而中医的理念则是“给邪以出路”,通过发汗等方法将邪气排出体外。

这是徐浩非常欣赏中医的一点,同样的,中医的整体、动态、平衡理论,不治已病治未病,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方法等等,都让徐浩感叹以人体自然之道为本的中医是何等博大精深。

“中医存在几千年,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临床疗效毋庸置疑,只是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一种理想的方法为个体化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加客观公认的证据。”徐浩表示,当然现阶段我们还是应该充分借鉴现代医学循证医学方法,结合中医药特点加以评价。

说到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未来,徐浩表示,如果说尼克松访华掀起了国际上中医的第一次热潮——针灸热,屠呦呦教授的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带来了国际上中医的第二次热潮——中药热,那么,相信未来中医的第三次热潮将会是中医、西医在理论层面上有机结合创造出的崭新医学体系,也必将为促进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生档案

徐浩,44岁,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擅长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救治心血管疑难危重患者,深受患者好评;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加援疆、义诊、奥运志愿者及健康科普公益事业;主持科研课题10项,获成果奖11项;主编、副主编著作10部,发表论文135篇,SCI收录44篇,专利1项。获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责编:盛月、许心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