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

惠州版中医药方案呼之欲出“五名”工程助力健康城市建设

2016年09月05日09:49 | 来源:南方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惠州版中医药方案呼之欲出“五名”工程助力健康城市建设

  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将于今日在惠州博罗罗浮山开幕,图为大会主会场外景。王昌辉 摄

  一份惠州版本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方案即将出台。

  日前,《惠州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中医药方案》)在惠州市政府常务会议上通过。

  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在带队调研时表示,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特别是随着葛洪文化品牌的不断擦亮,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即将在惠州举行,惠州的医药产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笔者梳理发现,《中医药方案》与中医药发展的全省任务有颇多共通之处。《中医药方案》提出要建立适应惠州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施名科、名馆、名医、名产品、名基地的“五名”工程。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局已拟定了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等“十三五”时期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8大任务。

  此外,《中医药方案》在基层中医建设、弘扬大医精诚精神等方面又有着自身的特色,在体现中医药资源与文化深厚积淀的同时,更彰显着这座城市发展中的健康未来。

  回应“年度议案”需求关注基层健康

  “惠州全市共有政府举办的中医医院6间,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2716人。”该市卫计局副局长陈本坚告诉笔者,至2015年底,全市中医床位数1667张,同比增长27%,全市19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3间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科中药房。不过,这并非惠州中医的终点,而是起点。

  2016年惠州市两会上,市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决定将《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议案》作为本次大会的议案,由该市人民政府向下一次人代会作出办理情况报告。

  这是一份特殊的议案,不只是作为该市人大常委会督办的“年度议案”,更是因为该议案是将有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方面的12件议案合并而成。这份议案承载着惠州对基层医疗沉甸甸的希望。

  根据《中医药方案》,中医将在这份希望落地的进程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按照计划,惠州在2018年前将完成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完成中医馆(中医科、中药房、中医治疗室)标准化建设,八成县(区)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到2020年力争县(区)级中医医院均达到二甲标准;2018年实现县级以上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60%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中医类别医师比例,2018年达到一半以上,2020年达到60%以上。

  这些目标的背后是市民对中医的信任和需求。陈本坚说,2015年全年中医类医疗机构治疗人次836万人次,同比增长4.6%,占全市总诊疗人次的19.98%。

  为了让更多市民享受到中医诊疗的效用,惠州正积极评选10个中医核心技术和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推广,评选推荐毫针针刺、拔罐疗法、刮痧疗法、艾条灸法、推拿疗法、硬膏外敷等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项目。惠阳区卫计局开展的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包”活动,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差别化和个性化的、综合的、连续的家庭医生式服务,提高家庭医生中医药使用,得到市民欢迎。

  建设省级中医名院注重人才培育

  中医药的发展,人才培养和引进不可或缺,素以包容开放、重视文教而闻名的惠州,在这方面大有文章可为。

  惠州市卫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笔者,该市目前共有中医名医23名,省名中医4名,建成名中医工作室8间,2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市中医院骨伤科、糖尿病科),16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不过,该负责人也向笔者坦言,惠州中医药发展依旧面临基层卫生人才引进、招考困难,中医药管理体制不顺畅等问题

  除了逐步扩大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的比例外,高端中医人才也是惠州下一步的培育重点。《中医药方案》提出,惠州将加快中医药研究院和养生博士工作站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到2020年将惠州市中医医院建成省级中医名院和粤东中医特色医疗中心。

  在惠州,关注中医人才培养的并非只有《中医药方案》。另一份同样在不久前发布的《惠州市2016—2020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提出,要全面加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每千人口中医执业医师数0.38人,到2018年要引进、培养10名医学领军人才、50名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培养选拔100名惠州市名医、名中医。

  无论人才培育还是引进,良好的中医氛围都必不可少。惠州目前正在积极开展“争当先锋示范,争做品牌科室”主题活动,初步形成了创品牌、建名科的良好氛围。惠州市中医医院从各科室中,评选出内一科、内三科为“突出中医特色优势先进科室”称号,授予ICU、内一科“合理用药优胜科室”称号,授予骨一科、内一科护理单元“护理服务先进集体”称号,有效激励了中医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打造国家级产业基地推动文化传承

  2016年初,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惠州代表团代表,时任博罗县委副书记、县长的江菊莲向大会提交建议,呼吁加快罗浮山中医药产业发展,并将其纳入省中医药产业“十三五”规划,理由是“罗浮山在中医药发展方面资源得天独厚,加快罗浮山中医药产业发展势在必行”。

  惠州发展中医药产业,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和草药资源基础。开辟于宋代的罗浮山“洞天药市”位列岭南四大集市之一,鼎盛时期,药市绵延数里,药商云集。

  随着中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风口的到来,罗浮山重建“洞天药市”的计划被提上日程。罗浮山管委会副书记郭瑞民告诉笔者,罗浮山正规划建设两个万亩中草药种植基地,全力打造国家级健康产业基地等“三大基地”,同时牵手中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积极寻求产业崛起之路,以重现罗浮山“洞天药市”盛景。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惠州中医药产业初步形成了中成药、中药材和化学药制剂共同发展的格局。2015年,全市共有中医药生产企业16家,实现总产值15亿元左右。其中,罗浮山国药公司的罗浮山百草油和九惠制药公司的“连番止泻胶囊”秘方,均被列入“广东省岭南中药文化遗产”;新峰药业公司拥有2个全国独家品种、3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教授何振中建议,惠州在建设健康产业基地时,应注重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和科学内涵,可以充分应用葛洪倡导的养生思想和方法。

  除了兴建葛洪博物馆,重建“洞天药市”,更多文化内容正在被深入挖掘。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陈新泉告诉记者,通过编辑出版《百草传奇》、《百草油起源》等百草文化系列丛书,他们正收集罗浮山百草油历史资料并进行归类整理存档,并申报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等,以此弘扬岭南乃至中华中医药文化。(王彪 徐乐乐)

 

(责编:许心怡、权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