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养阴首防”秋老虎” 养阴重在养肺【2】

原标题:立秋养阴首防”秋老虎” 养阴重在养肺
秋季养阴重在养肺
中医认为,肺主秋季,秋气应肺。从季节养生角度看,秋季最宜养肺。另外秋季主收,燥为秋季之主气,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合皮毛,通过鼻与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呼吸道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器官,从鼻腔到气管再到肺部。秋季由于早晚比较凉、温差比较大,干冷的空气容易侵害和损伤粘膜导致呼吸道疾病,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重点养肺,以免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频发。
在生活起居方面养肺要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立秋时节,秋高气爽。晚上早睡,就可以聚敛阳气,而阳气则为我们立根之本,而早起的话可以使肺气得到舒展,防止收敛太多。立秋时节气温变化大,因此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以免身体受凉。
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可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慢跑、呼吸操、快步走等。其中如太极拳等传统健身运动对于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练习深沉而缓慢的呼吸具有很明显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立秋时节在户外活动后,要及时擦干汗,防止着凉。
立秋之时 养阴之始
养肺最好的办法就是食疗。秋季饮食要“少辛多酸”,即多吃润肺的食物。首选物品就是百合,它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消热、清心安神的作用。 其次,就是多吃胡萝卜、豆浆、柑橘、甘蔗、萝卜、银耳等润肺清肺的食物,目前正是梨子上市旺季,人们不妨多食些梨。在秋季要减少进食过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类食物,还要适当少吃姜、葱、辣椒等辛味食物。需要提醒的是,立秋过后,由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宜人,所以人们的食欲便会逐渐好转。不过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还处于较弱的状态,还没有从夏季饮食的习惯中调理过来,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因此,脾胃虚寒者注意不宜食用过多。
秋季养阴耐寒防冬病
立秋之后,气清风寒万物变色,早晚凉风时至,秋风秋雨渐多,气候多变,此时,应顺应时令,重视养生,以提高健康水平,增强抗病能力,也就是机体的自身免疫力。俗话说,“春捂秋冻”, 适当的秋冻,顺应秋季自然收敛,重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养成“耐寒”体质,可以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过渡到秋凉,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环境,这对于老年、儿童、体弱者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冬季常见的各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能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
秋季养阴不忘精神调养
自然界的秋风落叶,往往使人触景生情,常令人心生秋愁,诱发消极情绪,即悲秋。古人认为秋季的精神养生应做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也就是说,秋季养生在精神调养上也应顺应季节特点,以“收”为要,收敛神气,心平气和,以适应秋季清肃、容平之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变化,或外出秋游,登高赏,令心旷神怡;或静练气,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或多接受阳光照射,转移低落情绪。做到“心境宁静”, 避免悲伤情绪,让自己保持乐观愉快,这样才会减轻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才能适应秋天的特征。 (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主任 冯兴中教授)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