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科普要闻

中国人全球最怕老,“怕老”影响全身健康【2】

2016年03月18日09:43 |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中国人全球最怕老,“怕老”影响全身健康

易患抑郁症。彭丹涛说,中国老人很奇怪的一点是“怕老又服老”。心理上在意“老化”,又在行动上积极向老年人靠拢。比如,有些老人身体还很健康,但在理念上认为自己该“享福”了。于是基本生活、吃穿住行、财务等琐事懒得打理,也不动脑筋,不爱外出,不喜劳动,长期依赖照料人员。长此以往,机体功能减退,缺乏新鲜事物刺激,容易患上认知障碍、抑郁症,脾气变得暴躁、没耐心。

“面对疾病,怕老的老人会走两个极端:小题大做和放弃治疗。”彭丹涛补充道,怕老的人有时会很“惜命”,过度关注健康,老怀疑自己得了这病那病,只要连续几天睡不好觉,就会忧心忡忡;而真正患上疾病,“怕老”的心态又会让他们对治疗抱以消极态度,懈怠生活。

积极面对夕阳红   

人们总是想尽办法抵抗衰老,但专家指出,与其害怕,不如感受,“老了”并不意味着“无用”,更不是社会的累赘。

杨萍说,老人是一座图书馆,年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老人的知识阅历和人生经验在家庭文化传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给年轻人更多指导。步入老年后,人们在情绪上变得更加稳定,更加知足,对事情的心态更坦然、更包容,而不是越老越纠结。研究发现,认知能力在40~68岁间达到高峰,这期间,脑子最好使,解决问题能力最强,反应最快。

面对衰老,杨萍认为,一方面,我们应当承认自己老了,不对自己有过分要求;另一方面,我们不应该在心态上服老,要让心年轻起来。

两位专家建议,保持积极心态需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第一,活到老,学到老。心理学提倡一种“毕生学习观”,即无论到了多大年龄,都应该不断地学习,接受新事物刺激,让自己不在观念上被淘汰。有研究证明,积极的思维和思考能够平均增加7.5年寿命。第二,正视病痛,积极治疗。接受消极的东西特别重要。面对体检报告,老年人要摆正心态,重视疾病诊断,要在“战略上重视,心态上藐视”疾病,不要因为疾病而放弃治疗,否定自我。第三,人老心不老,活出精彩。不要过度叹老,学会爱自己脸上的皱纹,爱自己曾经的青春,多到户外活动,多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丰富社交、多锻炼,有助于对抗衰老。▲ (生命时报记者 高阳)

(责编:权娟、许心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