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罕见病致残致死率高 做好基因诊断至关重要
2016年02月29日14:57 |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做好基因诊断至关重要
2月29日是第九个国际罕见病日,这个4年一次的日子意寓罕见病之“罕见”。今年的主题被确立为“从不罕见”。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专家表示,八成罕见病由遗传缺陷导致,因此做好基因诊断至关重要。
一般认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到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称为罕见病,又称“孤儿病”。中国专家对罕见病的共识为:成人患病率低于50万分之一,新生儿中发病率低于万分之一的疾病。较为常见的罕见病包括成骨不全症(瓷娃娃)、白化病(月亮的孩子)、血友病(玻璃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冻人)和结节性硬化症等。
2月17日,一则“吸血鬼少年,长獠牙怕见光”的新闻让一个名叫小海的男生备受关注。小海今年15岁,但是矮小的身材和稀疏的头发却给了他一种与年龄远不相称的沧桑。他的皮肤没有毛孔,嘴里只有两颗“獠牙”,经常发烧,还怕见光,被称为现实版“吸血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博士丁红珂介绍,小海是患上了一种叫“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的罕见病。这是一种以皮肤及其附属结构发育异常为主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
绝大多数罕见病危害性大、致残致死率高,很难治疗。目前,我国具备有效药品治疗条件的罕见病不超过10种。并且治疗费用昂贵,普通患者根本无力承担。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主任尹爱华提醒,做好基因水平的诊断工作至关重要。由于正常人群也或多或少地携带了某些基因的致病突变,虽然不发病,但可能遗传给子孙后代而发病,有必要开展相关的基因筛查工作。“在我国,遗传病产前诊断已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在传统的细胞遗传基础上,以‘基因诊断’为特征的产前诊断也日趋成熟,可以达到早诊断、早干预的效果,为治疗罕见病带来新的希望。”(记者 曹斯 实习生 符畅 通讯员 林惠芳)
(责编:许心怡、权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