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科普要闻

初春寒入身六处遭殃,防寒是养生大任

2016年02月17日08:30 |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小字号
原标题:初春寒入身六处遭殃,防寒是养生大任

  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二三月份刚开春,总感觉手脚冰凉,怎么也暖不起来;比别人怕冷,穿再多也无济于事;面容苍白无血色,动不动就累……如果有以上情况,说明你可能“体寒”了。身体中的寒气从何而来?具有哪些伤害?如何抵御寒邪?本期,《生命时报》特邀中医专家为您详细解答。

  受访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张 晋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 孙其伟

  寒伤阳,体虚怕冷

  中医认为:“寒是万病之源”,具有阴冷、凝结、阻滞的特性。寒作为冬季和初春的主气,在气温较低或气温骤降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寒邪而致病。

  张晋表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作为人体的“太阳”,是各器官的能量来源,失去了它,就等于缺少了能量的补给与滋润,人就容易生病,甚至早亡。简单说,人体阳气的盛衰标志着人体生理功能的强弱程度。一旦寒邪伤阳,人体便会火力不足,虚弱无力,就像发动机缺少了机油一样,很难正常运转,出现一派凋零的“寒象”,气机凝滞郁结。

  “寒”分为内寒和外寒,寒邪会使机体处于凝滞状态。内寒是因体弱造成气机无力运动,多伴有虚证表现,如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睡眠差、食欲不佳等;外寒是由于外界寒气侵犯机体,使体内气机受阻,运行缓慢,比如日常生活中常吃冷饮、常吹空调、冲凉浴、吃各种不合时令的食物等,都是导致体寒的常见原因。

  一旦寒邪入体,会有两种发展趋势:对于体质虚弱的人来说,会逐渐发展为寒性体质,通常表现为手脚冰凉、格外怕冷等;对于体质健壮、阳气充足的人来说,其体内正气会与外寒进行强烈斗争,正气胜则寒不侵体,反之,则会导致身体不适甚至生病,比如常见的关节寒、脾胃寒、女子宫寒等。

  风助阵,春寒更猛

  与冬季的“干燥寒冷”相比,有一种“寒”很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春寒”。

  民间俗谚说:“惊蛰刮北风,从头再过冬。”眼下,正值开春,万物复苏,阳光和煦的中午更是有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然而一到傍晚,气温明显降低,会带来又湿又冷的春寒。老话说得好,“反了春,冻断筋”。张晋表示,之所以要警惕初春之寒,主要是因为风为春季主气,而寒、湿、燥、暑、热等外邪,多依附于风而入侵人体,故中医有“风为百病之长”之说。也就是说,春寒在风邪助阵下,较之冬寒会来得更猛,很容易导致老年人血压明显升高,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

  孙其伟提醒,春季防寒与冬季单纯的穿暖略有不同,而是强调一个“捂”字,即不要着急换装。一方面,老年人和孩子在春季不要着急摘掉帽子、手套,脱掉厚袜子,否则容易降低身体免疫力;另一方面,女士不要太早换上薄衣薄裙和单鞋。如果实在需要“凉爽”,可在中午或天气特别暖和时适当穿薄点儿,阴天及早晚时分则要尽量保暖。

(责编:权娟、许心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