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这就是协和!
人民网记者 万世成
协和,就像清华、北大一样,为国人熟知,受国人认可。记者以前到协和,是看病。这次到协和,是采访。目的不同,感受更深。
时间指向5月19日下午3时,地点北京协和医院疑难病会诊中心。当天下午,来自协和10个学科的20几位专家,将会诊10个胰腺病例,复诊1个病例。20多位专家中,包括基本外科赵玉沛教授(协和医院院长)、超声科姜玉新教授(协和医院党委书记)、病理科陈杰教授(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以及多个科室主任、教授,专家阵容可谓“豪华”,“是在作秀吗?”一组数字给出否定答案:会诊中心自2010年成立以来,已举办206次胰腺疾病会诊,总接诊病例数达1633例。
这是一种探索。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近年来胰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其诊断治疗仍为医学难题,由于病情进展很快,一旦误诊误治,将丧失最佳治疗机会。为改变这一局面,协和成立了会诊中心,将相关科室拿不准的胰腺病例,集中到会诊中心,通过集体阅片讨论,为每一位疑难病患者寻求最佳诊治方案。中心创建的“医生围绕病人转”的医疗服务模式,为大型综合医院整合多学科资源优势,解决疑难病罕见病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这是一种坚守。整个一下午,记者一直随同专家们呆在会诊中心,每拿到一个病例,专家们都会集体阅片、集体讨论10分钟左右,最后由赵玉沛教授与患者(家属)面对面交流5分钟,给出治疗建议,11个病例的会诊、复诊,近3个小时的时间,就这样瞬忽而过。而这一会诊模式,该团队已持续了整整5年。当看到患者(家属)走出会诊中心时那充满希望的眼神,听到那发自内心的“千恩万谢”时,不得不说,包括记者在内的在场所有人,收获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这是一种文化。一位资深媒体人曾对记者讲:“现如今,能够踏下心来做点学术的医学专家,委实不多、委实不易。”协和医院宣传处段处长向记者介绍说,“作为医院管理层,赵玉沛、姜玉新、陈杰三位教授每周都来中心参与会诊,并与团队一起讨论、切磋。”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赵玉沛、姜玉新、陈杰三位教授的胸牌上,印制的并非行政职务,而是“某某科室”,一个细节,凸显一种态度,又何尝不是一种文化?再看其他20位专家,每一位专家单独出现都是“业界大咖”。协和的董炳琨老院长曾说,协和精神,追求其渊源,则是两大主意识流汇合的结晶。一是忠于科学的事业精神,一是忠于人民的奉献精神。窥一斑而知全豹,正是一代代协和人的身体力行,才会有今日“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文化。
这,才是协和!
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大背景下,面对“全国人民奔协和”这一现实,协和如何唱好接下来的改革大戏,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