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鸡血”与“不开心”并存 双相障碍的冰火两重天

2017年04月17日08:23  来源:新民晚报
 
原标题:双相障碍的“冰火两重天”

  大家对抑郁症多少有些耳闻,但对“双相障碍”就完全没概念了。由于双相障碍中的抑郁表现和抑郁症很相像,非常容易被漏诊或者误诊为抑郁症,加之双相障碍比抑郁症发病更早,很多双相障碍患者19岁之前发病,但明确诊断一般耗费5至10年,对患者健康成长危害很大,所以,非常有必要让公众对双相障碍有更多的了解。国际上将每年的3月30日双相障碍患者、画家梵高的生日定为世界双相障碍日,在此期间集中开展促进双相障碍的学术交流,推动规范化治疗。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双相障碍协作组组长、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方贻儒教授介绍,双相障碍是一种心境障碍,一般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病程是发作性的,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交替往复或不规则等多样形式出现,但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目前倾向认为,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而以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突出。

  一般而言,双相障碍的发病年龄早于抑郁障碍。综合国内外调查数据,大多数患者初发年龄在20岁-30岁之间,25岁以前发病更多见。部分双相障碍患者的发作形式可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即初冬(10-11月)为抑郁发作,而夏季(5-7月)出现躁狂发作。

  方贻儒教授指出,双相障碍的危害主要体现在高复发率、高自杀率和高共病率。有超过90%的患者病情反复发作,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10倍,有11%-19%的患者自杀死亡。据统计,双相障碍患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一生中平均发病次数为20-30次,寿命会缩短10年,丧失工作能力的时间大概为15年。

  双相障碍患者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如果按抑郁症治疗,一旦走上歧途,后续的处理应对就变得相当棘手。重视与识别轻躁狂及躁狂发作是双相障碍早期干预的关键,鼓励年轻患者积极治疗。

  双相障碍治疗需注重“三大原则”:综合原则,长期原则,以及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原则。服用药物(包括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仍是治疗双相障碍的主要方法,心境稳定剂是国际公认的主要治疗药物,是从急性期到巩固和维持期的主要选择。(虞睿)

(责编:张瑾琳、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