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存在严重睡眠问题,易引发心血管病、癌症、抑郁症等多种慢病,甚至会危及生命——

世界睡眠日:远离慢病从睡个好觉开始

2017年03月21日09:15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远离慢病从睡个好觉开始

3月20日,重庆市永川区某幼儿园开展“世界睡眠日 宝宝学睡眠”主题活动。图为老师在给孩子们讲解和示范正确的睡眠姿势。(图片来源:陈仕川/光明图片)

2017年3月21日是第17个世界睡眠日,主题是“健康睡眠,远离慢病”。

近年来,睡眠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15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我国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令人忧心的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加,这一比例还在日益升高。

睡眠问题大幅增加慢病患病风险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睡眠-觉醒障碍的发病率为9%~15%,每年因此导致的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为了引起全世界对于睡眠质量的关注,国际精神卫生组织在2001年将每年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一直关注睡眠健康研究的北医六院院长陆林教授告诉记者,长期睡眠紊乱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影响个人的工作生活,还会引发诸如心血管病、代谢性疾病、癌症、抑郁症之类的躯体和精神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在3月18日由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睡眠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该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叶京英教授介绍,引起睡眠质量问题最常见的“打呼噜”就是一个健康杀手,医学上称之为“睡眠呼吸障碍”(OSA),易造成睡眠过程中反复的间断性缺氧,从而导致多种慢病发生。她指出,流行病学分析显示,OSA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这种损害在两类人群中导致的后果最为严重。“首先就是儿童,睡眠障碍可明显影响其体格发育及智力发育,长期张口呼吸不能及时纠正将引起儿童颌面骨骼的发育,造成不可逆的结果,但因为发病原因单一,如果能得到及时治疗则效果确切。”叶京英接着说,第二类人群就是从事如飞行员、驾驶员等职业的特定服务人群。流行病学数据显示,OSA患者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是健康人的2~7倍。

专家们呼吁,睡眠障碍性疾病是多种慢病的主要源头之一,对于慢病管理的重点在于“防”。这不仅要引导公众有预防意识,而且需要呼吁患者积极治疗。如此才能保持健康,并减少国家对于慢病的社会和卫生经济支出。

青少年睡眠不足问题尤为突出

在各种出现睡眠问题的人群中,最令陆林心疼的是孩子。他指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且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

在全国8个城市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龄儿童睡眠不满9小时的比例约为38.0%,日间嗜睡发生率为64.4%,经常日间嗜睡者占26.9%。城市儿童睡眠问题的患病率高于农村儿童。慢性失眠在儿童中也较为常见,5~12岁儿童睡眠相关呼吸障碍患病率为12.0%。

在陆林看来,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充足睡眠。相关研究显示,通过推迟学校上学时间来延长学生睡眠时间,这对改善儿童期睡眠健康有积极意义。但现实情况是,我国中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过重,睡眠时间还在持续减少。“经常出现日间嗜睡的儿童更易发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减退和学习成绩下降的问题,其智力发育也将低于同期健康儿童。同时,睡眠问题还可引发孩子们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超重与肥胖等多种躯体疾病,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在不同学龄段的孩子中,高中生睡眠问题更为突出,他们正处在学业和心理状态改变的双重压力之下,普遍存在失眠问题。“失眠是精神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陆林介绍,根据对广东省龙门县2787名高中生进行的1年随访研究显示,失眠会增加青少年发生抑郁、焦虑的风险,而有抑郁、焦虑问题的青少年随访时出现失眠的可能性也显著增加。

睡眠医学发展亟须提速

我国的睡眠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黄席珍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协和医院创立国内第一家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截至目前,我国有两千多家医院建立了睡眠监测室。在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推动下,我国初步形成了辐射全国多地区的睡眠障碍临床研究的协同网络,为睡眠研究的开展提供平台和支撑。

但陆林认为,睡眠研究虽有了长足进步,可是就公众的医疗需求来说,睡眠医学发展亟须提速。“人才是关键。政府和医院应制定相关政策并加大经费投入,以促进相关机构及专业人才队伍的建立和发展。”他解释,临床睡眠医学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科,临床医师诊断睡眠-觉醒障碍,不仅需要专业的睡眠医师、睡眠护师,还需要有经验的睡眠技师配合治疗。而我国目前从事睡眠诊疗的医务工作者多是呼吸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精神科等学科的医生,对睡眠疾病的识别存在一定的偏向性。

而且,由于现有睡眠医学中心数量和承载能力有限,多数OSA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诊治,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诊疗技术更是有限。“因此,创建新型诊疗方式更显重要。”陆林指出,远程医疗技术是借助互联网、实时视频传输等途径对睡眠障碍患者诊疗的方式,但其治疗效果、依从性和花费等,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此外,我国的睡眠研究体系仍不够完善。陆林补充说,虽然我国近年多地开展了睡眠医学相关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获得国际睡眠医学领域同行的认可,但还没有形成体系的研究模式,尚不能很好地把握国际研究热点和睡眠医学领域的研究难点。“同时,还要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搭建转化医学平台。我国学者也应注重开发具有独立自主产权的新药物及其他治疗手段。”(记者 金振娅)

 

(责编:张瑾琳、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