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科普要闻

家庭主妇当心“吸出”慢阻肺二手烟和厨房油烟是祸首

2016年11月29日09:00 | 来源:中国妇女报
小字号
原标题:家庭主妇当心“吸出”慢阻肺二手烟和厨房油烟是祸首

呼吸系统疾病已是我国居民的第三位死亡原因,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就是最主要的呼吸系统疾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据统计,目前全球有6亿人患有慢阻肺,慢阻肺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约有超过4300万慢阻肺患者,40岁以上居民每10人中就有约1人患有慢阻肺;我国每死亡10人中就有1人死于慢阻肺,平均每分钟就有2.5人死于慢阻肺,死亡率达17.6%,已超过冠心病的死亡率和死亡人数。

近年来,女性慢阻肺发病率也逐年上升,而吸烟(包括二手烟)和厨房油烟是祸首。专家提醒,长期吸烟者,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症状者,在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常接触污染气体、粉尘者,年龄大于40岁的人,均应每年去医院检查肺功能;而已经确诊为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更需要每3到6个月监测一次肺功能。专家呼吁,40岁以上人群和体检机构都应将慢阻肺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全社会要像关注高血压一样关注慢阻肺。

当冬季低温遇上雾霾,而咳嗽又久治不愈,这时,你得赶紧检查是不是惹上了“沉默杀手”慢阻肺!11月16日是第15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科学呼吸”。呼吸系统疾病已是我国居民的第三位死亡原因,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这个看上去“很小众”的病就是最主要的呼吸系统疾病,医院呼吸科的病人中60%以上都是慢阻肺患者,由于该病症状模糊,往往不为人知,又被医学界认为是“沉默的杀手”。

目前,慢阻肺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目前全球有6亿人患有慢阻肺;中国约有超过4300万慢阻肺患者,40岁以上居民每10人中就有约1人患有慢阻肺;我国每死亡10人中就有1人死于慢阻肺,平均每分钟就有2.5人死于慢阻肺,死亡率达17.6%,已超过冠心病的死亡率和死亡人数;而吸烟(包括二手烟)和雾霾成为慢阻肺的主要祸首。

近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主办的“健康中国行——全民慢病防治素养促进行动·呼吸专项行动”,在北京、上海、广东等10个省(市)同步举行。在该活动北京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教授在接受中国妇女报 中华女性网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年来,女性慢阻肺发病率也在迅速上升,许多女性虽然不抽烟,但因为受二手烟和厨房油烟的污染,也要警惕慢阻肺的偷袭。王辰呼吁,全社会要像关注高血压一样关注慢阻肺。

老慢支肺气肿都是慢阻肺,严重慢阻肺会导致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四类慢性病”,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慢性呼吸性疾病。虽然以慢阻肺为代表的慢性呼吸性疾病不那么被人关注,但国际国内的研究都提示,它是跟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甚至发病率更高的疾病。本世纪初的研究发现,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发病率为8.2%。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发病率已升至13.7%,20岁以上人群则为8%,成了一个不得不重视的疾病。

什么是慢阻肺?其有何危害?王辰指出,慢阻肺就是气道长期发炎,炎症使平滑肌增生,让我们呼吸的气道变狭窄,导致本来通畅的气道不通气。慢阻肺患者在呼吸时,吸气相对容易,但呼气变得困难,这样一来又导致气体进入肺泡变难,肺泡变大,还会引起肺气肿,导致呼吸更困难。而且大部分慢性支气管炎最后都会发展为慢阻肺。

安徽医科大学二附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赵卉也指出,“慢阻肺是因气道狭窄或肺气肿,导致发生咳嗽、咳痰和呼吸短促等症状的肺部疾病,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多属于此范畴。” 赵卉提醒,慢阻肺的危害可不少,“呼吸气流受阻会越来越重,呼吸系统受累;还会累及骨骼肌肉和全身多个脏器,发展成肺源性心脏病;可能还会伴随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痛苦,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与行动。慢阻肺每一次急性加重,对患者呼吸功能都是一次巨大打击,慢阻肺严重时会导致呼吸衰竭和全身脏器衰竭而死亡。”

五大因素导致慢阻肺高发?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兼胸部肿瘤内科主任冯起校教授表示,引发慢阻肺的因素包括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及呼吸道感染等,其中香烟烟雾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第一大病因是吸烟。数据显示,我国有3.16亿烟民,7.38亿被动吸烟人群。王辰介绍,吸烟越早、时间越长、吸烟数量越大,患慢阻肺的风险越大。调查数据显示,慢阻肺患者中90%以上都有主动或被动吸烟史;而长期吸“二手烟”者,患慢阻肺的风险将增加48%。

第二大病因是长期的呼吸道感染。王辰指出,特别是幼年时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

第三大病因与空气污染有关。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曾开展了一项研究,发现PM2.5与慢阻肺高发以及肺癌死亡率呈正相关,长期暴露于高浓度PM2.5可以增加肺癌死亡率,雾霾是导致肺部疾病高发的第二致病源。

赵卉称,有机烟尘中的有害物质,如颗粒和一氧化碳,燃煤的烟尘中含有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碳氢化物可导致呼吸道疾病,我国每年大约有50万人死于大气中的悬浮颗粒和二氧化硫。如果饮食中富含水果和蔬菜,可以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危险。

王辰提醒,除了雾霾,尤其要关注室内空气污染。钟南山院士的研究发现,农村烧柴火几乎和吸烟一样,也是导致慢阻肺的重要因素。此外,家里直系亲属中有患过肺病的,也是高危人群。

第四大病因与年龄和性别有关。赵卉说,患慢阻肺者年龄通常超过40岁,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已近14%;且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也增加。男性慢阻肺检出率为女性的3倍,其死亡率也超过女性。

第五大病因与执业暴露相关。赵卉介绍,如果长期暴露于粉尘、矽尘、硅尘等有害颗粒中可导致气道阻塞。其他职业危害因素还包括农业、谷物尘、制冷剂、润滑剂、动物皮毛和养鸽等。

女性慢阻肺发病率逐年上升,二手烟和厨房油烟是祸首

咳嗽、胸闷气短……本以为气温骤降,自己患上了风寒感冒,45岁的长沙家庭主妇周文(化名)跑去药店买了不少感冒药。谁知病情并没好转,甚至恶化了,她开始气喘、胸闷、反复咳嗽,脚也肿了。到长沙市中心医院检查后,没有吸烟史的周文竟得了慢阻肺,肺功能呈中度以上下降。

长沙市中心医院名医工作室副主任医师朱锦琪介绍,除了吸烟,生物性烟雾也是慢阻肺的直接致病源。换句话说,常年接触厨房油烟的家庭主妇一旦遇上严重的雾霾环境,慢阻肺疾病就暴露了。朱锦琪说,慢阻肺这个疾病的女性比例正在逐年增加,“男性患病大多数因为吸烟,而女性患病则是烟雾环境所致。”

杭州市三医院呼吸科主任黄美健指出,他在门诊中已碰到好几例年纪轻轻的厨师慢阻肺患者,他们并没有吸烟这样的坏习惯,也没有粉尘接触。

“我们对362位40岁以上居民进行了肺功能测定,查出有47位居民的最大肺活量低于正常值,其中男性28位,女性19位。进一步对这些女性进行深入了解,发现13位则都存在长期接触厨房油烟的情况。”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社区卫生中心全科医生单娴介绍,在最后确诊为慢阻肺的3例女性患者中,年纪最轻的才48岁。一直以来,这名女性每天都要负责全家人的吃饭问题,周一到周五,每天早晚两餐,双休日是一日三餐,虽然做饭时都会开油烟机,但每天吸进鼻子里的油烟也不少,而且油炸食物还是他们一家人的最爱。其实早在几年前她就已经出现症状,不感冒也会咳嗽咳痰,她总以为是普通的咽炎,随便买点止咳药和润喉药,没想到一查竟是慢阻肺。

慢阻肺症状易与感冒混淆,学会自测定期做肺功能检查

慢阻肺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多患者错误地当作感冒治疗,而在明确诊断时肺功能已是中重度损害。那我们该怎样发现慢阻肺症状呢?

咳嗽、咯痰、喘、气短等都是慢阻肺的常见症状。王辰指出,如果过去爬5层楼没问题,现在爬一层半就不行了;以前能扛着煤气罐走路,现在什么都不拿还觉得累,就要警惕了。有些人不咳嗽、不咯痰,光憋气也很有可能是慢阻肺。很多人觉得憋气难受,但不重视,总以为是走快了、累了,但如果去做肺功能检查,就会发现气道堵了,很可能就是慢阻肺。

首先,慢性咳嗽要注意。朱锦琪介绍,慢阻肺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

其次,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朱锦琪说,部分患者在清晨咳痰较多。

再者,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早期慢阻肺标志性症状。这是使患者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且伴有喘息和胸闷。浙江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沈华浩教授提醒,慢阻肺最主要症状不是咳喘,而是气急,尤其是活动以后的气急,甚至不能爬山。但多数人第一感觉不是我病了,而是我老了。慢阻肺是进行性加重的,如果平时爬6楼没问题,今年爬3楼就气急,明年2楼都爬不动,那就要警惕了。

最后,重症患者会有全身性症状或咳血。朱锦琪说,较重患者可能会发生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或焦虑等,合并感染时可咳血痰或咯血等症状。

提前进行自测有助于早发现慢阻肺。赵卉建议:1.你经常每天咳嗽数次?2.你经常有痰?3.你是否比同龄人更容易感觉气短?4.你的年纪是否超过40岁?5.你现在是否吸烟,或者你曾经吸烟?如果有3个以上问题回答“是”,即应向医生咨询,并进行肺功能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五种高危人群需定期检查肺功能。朱锦琪还特别提醒,包括长期吸烟者;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症状者;在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常接触污染气体、粉尘者;年龄大于40岁的人,均应每年检查肺功能。而已经确诊为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更需要每3到6个月监测一次肺功能。

王辰说,几十块钱加吹一口气,就能查出是不是慢阻肺,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做一次肺功能检查,这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建议体检机构也应将慢阻肺纳入常规检查项目。

慢阻肺治疗需规范长期用药,戒烟是早期干预首要防线

慢阻肺需规范治疗,不能盲目祛痰。王辰强调,慢阻肺诊断后,治疗或不治疗、规范治疗或不规范治疗,效果完全不一样。一些基层地区治疗慢阻肺的水平还有待提高,有些地方就用祛痰药,痰黄了用抗感染药,不行再用激素类药物。实际上,规范治疗现在首选吸入疗法,严重者需要吸入皮质激素。治疗目的是防止疾病进展、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等。

赵卉指出,慢阻肺稳定期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呼吸康复和肺的手术治疗等措施。有呼吸困难或运动活动受限的患者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采用健康生活方式,进行呼吸肌锻炼和体力锻炼。手术治疗则包括肺大泡切除、肺减容和肺移植。

遵医嘱用药,勿陷入误区。沈华浩提醒慢阻肺患者,在治疗中要相信医生,遵医嘱用药,勿轻信所谓秘方,特别要避免以下误区:

1.别急着想治好。很多患者都急着问:“我这病几个月能治好?”浙江一位乡党委书记轻信包治好的小广告,邮购药品口服,还到处推荐,结果全乡不少的慢阻肺患者都得了骨质疏松。原来,“包治好”的药里一般都含有激素,短期有效,长期口服就会造成骨质疏松。面对患者,沈华浩总会说:“你的病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要长期治疗。”

2.长期治疗要用吸入方式,见效快。吸入疗法用药量是口服的1/100,副作用只有1/1000。单独吸入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噻托溴铵,或再配合吸入小剂量激素(如每天40mg),既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急性加重机会,又不会导致骨质疏松。

3.别着急擅自停药。医生几剂药下去,病情控制住了,不少患者就感觉病好了,不想再多花钱;而有的则担心药吃多了不好,急着就把药停了。“坚持规范用药,平均一天20块钱,一年下来也就7000多块。等急性发作了,住一次院不下两万多出不来,肺损伤又不可逆地伤了一次;等到呼吸衰竭要抢救,可能还需要几十万元,弄不好命还没了。”沈华浩说。

俗话说,防患于未然。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预防慢阻肺偷袭呢?

预防慢阻肺首要是戒烟。沈华浩要求每一个慢阻肺患者在诊室里当场把烟和打火机扔掉,所有吸烟者都需要得到戒烟教育和治疗。如能切实戒烟,70%-80%的人将免于罹患慢阻肺;即使已患慢阻肺,戒烟后也可减慢疾病进展速度,改善预后;还可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感冒及其他疾病感染几率。

王辰建议,预防慢阻肺,还应该学会以下生活保养秘诀: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平时要避免烟雾、粉尘、雾霾的刺激。寒冷季节或气温骤变时,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

2.频繁咳嗽者应避免使用镇咳剂,以免加重呼吸道阻塞。年老、体弱或痰多者应选用祛痰药物为主,建议痰多时尽量将痰咳出;尤其是在清晨,痰液粘稠者可适当服用祛痰药或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家人可协助其翻背或叩背,以帮助患者排痰。

3.注意饮食调理。平时要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豆腐、蛋、鱼、新鲜蔬菜、水果等。

4.接种肺炎和流感疫苗。这样可防止感染诱发慢阻肺急性加重。(记者 项丹平)

    相关链接

    慢阻肺患者想康复,呼吸和运动都要训练

对于慢阻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运动康复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且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有效。长沙市中心医院名医工作室副主任医师朱锦琪介绍,运动康复主要包括呼吸功能锻炼和身体运动锻炼两部分。

一、呼吸功能锻炼。通过正确的呼吸练习,一定的代偿呼吸方式,或借助一定的设备支持来建立有效的呼吸。具体可进行两项锻炼:

1.缩唇呼吸。它可以控制大多数但并非全部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因此被列入大多数肺康复方案中。具体做法:闭口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像吹口哨一样缓慢呼吸4~6秒,呼吸时缩唇程度可自行调整,切勿过大过小。

2.腹式呼吸。旨在减少胸腔的移动,增强腹部运动,改善通气分布,减少呼吸耗能。可采用卧、坐、立位练习,以“吸鼓呼缩”的方式,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腹部,腹部尽量回缩,吸气时则对抗手的压力将腹部鼓起,呼气时间要比吸气时间长1~2倍。

3.呼吸体操。在熟练掌握腹式呼吸的基础上,做扩胸、弯腰下蹲、伸展四肢等运动。

二、身体运动锻炼。这是肺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

1.上肢有氧训练。可进行无负重上肢训练,即在平静呼吸的情况下,重复双肩前屈和外展。有能力的患者,可进行轻举过头或手臂负重上举等运动。

2.下肢有氧运动。可采取每天数次上下楼梯的方法,或采取手握楼梯栏杆站立,利用腿部力量做起立蹲下运动。

3.平地快步行走。完全由患者自主控制,在身体能接受的前提下,自行调节行走的速度和距离。

4.骑行台训练。在医院内进行或作为社区运动的一部分。 (晓想)

    食疗有助改善慢阻肺病情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兼胸部肿瘤内科主任冯起校教授表示,慢阻肺患者适当加入中医食疗,有助于病情改善及身体恢复。

食疗方1:莱菔子粉末15g,粳米100g,两味同煮粥。早晚餐温热服之,每日1剂,有化痰平喘、行气消食之功。

食疗方2:贝母粉10g,北粳米50g,冰糖适量。用北粳米、冰糖煮粥,待米汤未稠时调入贝母粉,改文火稍煮片刻,粥稠而成。每日早晚温服,具有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的功效。 (晓想)

(责编:许心怡、权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