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误区多,小心越补越伤身

2016年11月24日10:52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小雪节气过后,不少人为改善体质而急于进补,反而给身体健康带来很多麻烦。每个人体质各异,进补方式也有所不同,应该因症施膳,避免走入冬令进补的误区。

误区一:盲目求补

某位老人平时喜欢吃些补药、补品,有次感冒导致没有胃口,自认为身体虚弱,便自行服用过量高丽参,结果出现面赤无神、四肢颤栗的症状,幸亏救治及时,才转危为安。

时下,广告中对各种补品神奇、灵验的功效往往夸大其词,很多人开始无“虚”求补。但是保健品不同于食品,也不同于药品,在国外被称为功能食品,它既不能治疗某一种疾病,也不能使你更加强壮,只能起到一些保健作用。

有些人认为补品越贵越有效,其实并非如此,高价补品大多是加了一些价格昂贵的中草药,如人参、冬虫夏草、藏红花、燕窝、熊掌、蜂王浆等。然而,没有针对性的用药,一般不会显现出特殊的效果。世上绝无“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补药。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义乌市三溪堂国药馆首届“鲜参节”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误区二:辨证不清乱补

有些人长期睡眠不好,精神不振,以为自己体质差,自行服用人参、西洋参、参芪大补膏等补品,用量较大就会出现兴奋、烦躁的症状,导致失眠问题更严重。这就是典型的乱补,对身体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为使冬季进补能更准确地达到预期效果,应根据个人的不同体质和食物的属性进行辨证施补。中医按照食物的性味,可分为平补食物、温补食物和清补食物。

平补食物就是生命所需帮助维持健康的食物;温补食物能温阳助火,改善畏寒怕冷症状,从而增强体质,但阴虚内热体质的人,多食温补食物则会出现咽干、齿痛、牙龈出血、便秘等症状;清补食物偏凉可以清火,但阳虚偏寒体质的人,多食反而使体寒更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因此,即使体虚也不能盲目乱补,体虚有许多种类,每一种虚证,都有针对性的补方、补药和食物,药证不符,不但无效无益,反而有副作用。

误区三:药补绝对不如食补

冬令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食补和药补。由于食补安全性高,一般没有不良反应,也不需要懂得太多医学知识,容易被掌握,颇受到人们的欢迎。食补方法多种多样,如炖、煮、蒸、煲汤等,在滋补调养的同时,还可享受美味佳肴。民间就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药补不如食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然而,食补也有局限性,谷、肉、果、菜等本来就是我们一日三餐常吃的食物,补益力缓,虽也有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性,但其偏性较弱,对于有明显虚弱症状或有疾病的人来说,难以奏效。当然药补的难度较大,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因病施补。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血液科、医学博士 夏乐敏

本文由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医疗健康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韬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责编:高黎明、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