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

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2016年10月30日09: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有大视野、大战略,其中科技是必不可少的战略支撑。本期观察的几篇文章,聚焦科技如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编 者

  发挥科技的战略支撑作用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人民观察)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建设健康中国,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支撑。只有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才能加快健康中国建设的步伐。

  科技创新对于健康中国建设具有战略支撑作用。“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健康中国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必须看到,当前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传染病和重大慢性病负担同时加重,工业化、城镇化、环境污染等因素引发的健康问题日益增多。保障国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是当前卫生与健康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新一轮医改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投入持续加大,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比重快速提高,2014年达到5.4%,但与一些国家相比仍然偏低。从长远看,医疗卫生投入总量和优质医疗资源不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而且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也警示我们,单纯依靠增加投入的发展方式很难持续。同时,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还存在着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群体之间资源分布不平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卫生与健康领域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科技创新对于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实现均衡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始终是解决人民健康重大问题、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支撑。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新动能、注入新活力,有效突破制约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瓶颈,是破解健康中国建设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

  抢占科技制高点才能掌握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动权。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免疫治疗、医学大数据等一大批新技术的突破,为疾病防治、健康保障和医疗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近年来,我国对卫生与健康领域的投入空前加大,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至2014年,我国医学科技论文从2.4万篇上升到6.6万篇,90个创新品种获得新药证书,卫生与健康领域引进“千人计划”人才300多人、新增两院院士42名,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研发基地。2015年,屠呦呦研究员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总体来看,我国卫生与健康方面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一些重大药物品种和高端诊疗器械仍被发达国家垄断,重大疾病诊疗的本土证据缺乏,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还比较重。建设健康中国,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卫生与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坚持创新发展,围绕重大疾病防控、人口健康安全、医药产业发展等需求,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方面实现安全自主、可及可控;坚持协调发展,加强卫生与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统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统筹,并通过科技创新努力实现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群体医疗卫生保障水平的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突出科技创新在形成绿色医疗中的关键作用,探索资源节约、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模式;坚持开放发展,建立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新格局,用好国际创新资源;坚持共享发展,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抓好重点任务,推进科技创新。卫生与健康科技工作要面向健康中国建设、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需求,围绕保障人民健康、促进医药产业发展的目标,以加快构建体现行业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改革完善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健康中国建设。当前,尤其要抓好以下几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国家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和企业在创新中的不同作用,探索建立“医研企”协同创新机制;建设由国家重点实验室、转化医学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部委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各类资源性和数据性平台等共同组成的科技创新平台网络;等等。二是突出需求导向,强化高质量的科技供给。按照“占前沿、补短板、求实效”的要求,面向2030年论证并组织实施“健康保障工程”和若干科技重大专项。同时,超前部署一批前沿技术研发任务,力争在一批重点前沿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三是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体系;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和技术人员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一批国家和区域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等等。四是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加强跨部门协同,完善落实“科卫协同”机制,抓紧制定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准入、政府采购、加快审批、医保纳入等方面的政策,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系统;研究提出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改进适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特点的科技评价制度的政策建议;等等。五是强化科技创新的开放协同。创新国际合作机制,适时牵头或共同提出大型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或项目,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疾病防控示范区建设、高科技园区、地方病防治等方面的合作;等等。

  (刘谦 作者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

(责编:蔡熊更、许晓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