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科普要闻

体检查出“小结石”要不要治?

2016年09月14日08:56 | 来源:南方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体检查出“小结石”要不要治?

  30多岁的李小姐(化名)一年前B超查出“肾结石”,因为结石很小,李小姐就一直服用中药排结石,吃了一年没见效果,整个人反倒变得面黄肌瘦、非常虚弱,去广东省中医院泌尿科检查却发现,李小姐其实并没有“肾结石”,只是有个“钙化斑”,根本无需治疗。随着结石病发病率的上升,像李小姐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广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大科主任王树声教授指出,结石病治疗存在多个认识误区,需要引起公众注意。

  误区一:结石不痛就不用治疗?

  尿石症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又称泌尿系结石、尿路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临床上以疼痛、血尿、小便涩痛及尿出砂石为主要症状。有数据显示,尿石症发病率接近10%,多见于20~5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约为3:1。

  随着体检的普及,不少市民在体检中查出“小结石”,但大多认为小就不用理会,不痛就不用治疗。广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大科主任王树声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以往我们对泌尿系结石都有一些认识误区,比如认为结石不疼痛就不用治疗,这是不对的,结石可以慢慢长大,梗阻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导致肾功能丧失;还有人认为结石不是肿瘤,没那么可怕,治不治疗无所谓,这也是错误的,在临床上遇到多例这样的患者,有患者带石数十年,最后演变为尿毒症,后来再治疗效果不理想。”

  误区二:体检发现“小结石”自己吃药?

  王树声教授提醒,其实体检B超发现“小结石”,只能算初步诊断,有的可能仅仅是“肾乳头钙化斑”,市民应该找专科医生进一步诊断,由专科医生决定是否通过X光造影或CT检查确诊。如果结石很小,可以保持半年一次的定期检查观察,日常生活中多喝水、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但结石大于1厘米就需要动手术。现在基本是微创手术,病人也无需恐惧。针对尿石症的治疗,自去年开始,广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采用负压组合硬式输尿管肾镜(硕通镜)治疗,经尿路进入体内碎石后可以将石头吸出来,不用再体外排石,取得较好的疗效。

  王树声教授特别指出,一些中成药的“排石药”,属于寒凉之物,单纯用排石药,对人体体质影响很大。中医在排石基础上,通常会根据病人个人体质加补气、补血等药物辨证施治,市民不可胡乱自行服药。像李小姐那样因为误诊而自己服用中药,会带身体造成很大伤害。

  误区三:结石排出后就高枕无忧

  近30年来,我国的上尿路(肾、输尿管)结石发病率显著增加,下尿路(膀胱)结石日趋少见。王树声教授分析,出现这一现象跟人们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与30年前缺吃少穿相比,现代人习惯大鱼大肉,高糖、高脂、高蛋白饮食,导致上尿路结石发病率增多。“欧美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结石的发病率很高,二战后结石发病率迅速下降,跟战后物资紧张‘没得吃’就有很大关系。”

  有的市民以为做完结石手术就万事大吉,该吃吃该喝喝,其实结石的复发率很高,饮食控制尤其重要。王树声教授介绍,有数据显示,结石术后5年复发率达到30%,这也意味着有三成的结石病患者会面临复发的问题。对结石分析的结果显示,70%-90%的结石属于草钙酸结石,这种结石难以溶石,预防主要是靠减少草酸的摄入以及多喝水等。但有5%的尿酸结石,可以通过忌食高嘌呤食物如啤酒、内脏、海鲜等,达到降低尿酸溶石、减少复发的目的。

  “结石跟个人体质有关,中医认为,湿热体质、肾阴虚、肾阳虚的人,比较容易患结石病,通过中医中药、传统疗法等调理体质,加上饮食控制,对减少发病、预防复发都有一定效果。”王树声教授介绍,在尿石症的治疗上,中医也有其独特优势,术前通过调理,可以让病人身体状况恢复到比较好的状态,术后康复时,对咳嗽、胃口不好等呼吸系统、胃肠道系统的并发症,可以通过中药、针灸、艾灸、热敷、食疗等手段,加快病人恢复,减少术后不适。(记者严慧芳 通讯员宋莉萍、李雪)

(责编:许心怡、权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