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

2016首都十杰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惠周光:相互帮助是一种温暖

医学科学报  武妙兰
2016年09月14日08:35 |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小字号

恶性肿瘤,从来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绝望、茫然、无助、慌乱,是刻在许多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心上的烙印。但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特需医疗部惠周光主任的病房中,却是另一番情境:这里有少年,也有耄耋老人,虽身染重疾,但他们脸上却洋溢着坚强的笑容。

这样的笑容里折射出的是温暖和对医者的全心信任。这种信任不仅源于惠周光的精湛医术,更来自于他对患者的真诚关爱。

学医是很快乐的事

由于家庭原因,惠周光自儿时起就常常待在医院,看到患者的痛苦经由医生的诊治“烟消云散”,不禁感慨医学的神奇和伟大。

1992年,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的录取通知书让他对医学的向往得以实现。在上海医科大学,惠周光的踏实、努力让他很快掌握了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在上海市肿瘤医院的见习经历也让他第一次接触到了“放射治疗”这个多数人并不熟知的学科。

“在见习时,放疗科大型的治疗设备第一次让我意识到,除了常规的内外科治疗之外,还有一种独特的肿瘤治疗手段非常神奇。”惠周光回忆道。

当时对于恶性肿瘤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内外科治疗手段的效果似乎不够理想。而放疗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治疗手段,在很多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较为明显的疗效,这吸引了惠周光的高度关注。

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适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来上海医科大学招收保送直博生。惠周光凭借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并选择了放疗作为自己的学科方向。

带着“救死扶伤,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初心,惠周光不断钻研学科难题,创新治疗手段,为无数肿瘤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能够通过个人努力帮助患者解除痛苦,这种成就感无与伦比,也让我感到学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惠周光表示。

要学会换位思考

“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就是最大的温暖。”这是惠周光工作和生活的信条。而作为一名肿瘤科的医生,惠周光每天要做的就是给患者带来更多的温暖,帮助他们渡过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

一位来自山东菏泽的老年患者被诊断为局部晚期肺癌,先后两次在惠周光这里进行放疗,期间,老人的肺癌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不过后来因为年纪大、身体弱,肺部出现了感染,随后一直在当地接受抗感染治疗。

2015年2月,惠周光意外收到了来自患者儿子的一条短信:本计划2月10日前陪父进京复查,但我父已于2月2日在当地医院不幸去世,遵照老人生前遗愿及全家人共同意见,我代表全家人想您对我父在京精心诊断治疗病情、费心周到安排住院、耐心热情解答疑难表示衷心感谢。

这是2015年最让惠周光动容的一条短信。“病人都走了,家属还要发短信感谢你,这说明他们已经把你当亲人了,这比镶嵌‘妙手回春’内容的锦旗更让医生感动和温暖。医患关系的基础就是信任,而相互信任的前提,就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青年医生要全面发展

除了临床和科研工作之外,惠周光还承担着住院医师、进修医师乃至研究生等的教学工作。“医学这个职业不仅实现了我当医生的理想,也实现了我做老师的愿望。”惠周光说到。

在惠周光看来,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首先要有爱心,其次还要有职业责任感,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夯实自己的医疗技能,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除此之外,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对此,惠周光建议,在学术上,青年医生要充分重视独立思考和学以致用。

独立思考,指的是对老师和书本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不能机械地接受,要有自己的思考,不盲从,不偏听偏信,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是医学创新的动力。学以致用,指的是要懂得将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临床,并结合每一例患者的实际情况,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惠周光表示,良好的沟通能力、充足的人文修养也是医生不可或缺的素质。“医患之间最基础的信任需要充分的沟通来支撑,而要做到这一点,医者一定要学会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始终将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相互帮助是一种温暖!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善待他人,传递温暖和正能量,包括医患双方在内的这个世界将是一片美好!”说到这里,惠周光的眼神充满仁爱和自信。

医生档案

惠周光,男,41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博导、特需医疗部副主任,擅长胸部肿瘤放疗。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47篇;参与起草卫生部肺癌、食管癌诊治规范及多部专著编写;承担国家、省部级等15项研究课题;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及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获国家癌症中心论文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二等奖、中央保健工作先进个人等表彰。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青委会副主委、老年肿瘤肺癌、放疗学会常委。

(责编:盛月、许心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