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婚姻幸福的秘诀
编者按
8月30日,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叶文振受邀在湖南“湖湘大学堂·女性讲坛”进行了一场名为“现代婚姻:幸福的秘诀”的主题演讲,围绕“婚姻幸福的影响因素”“婚姻幸福的基本方略”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从当年父母包办、甚至指腹为婚,到今天自由恋爱、为感觉而婚,婚姻这个常作为家庭内生要素的制度,在服务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时间推移中经历着日趋显著的自身变迁。在自主和感觉交错的情感平台上,从钱钟书的“围城”,到作家六六的“磨合”、杨澜的“经营”、冯小刚的“错婚”,再到电视连续剧《家有喜妇》的“闪婚”、最近让上海民政部门离婚登记处门庭若市的“房婚”,古老的婚姻制度演绎着越发丰富多彩的现代故事。现代婚姻幸福吗?现代婚姻的幸福感又取决于哪些因素?现代婚姻幸福的回归之路又在何方?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现代婚姻。
什么是婚姻幸福
在社会学家的视野里,婚姻是指由一定文化决定的、被所在社会认可的、男人与女人结合建立夫妻关系进行相互作用的群体。法学学者给予这个群体更加明确的界定,即以男女两性结合为基础、以共同生活为目的以及具有夫妻身份的公示性。美国学者Andrew J. Cherlin认为,人类的婚姻已经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850年以前的制度婚姻,满足人们最基础的生活与生殖需求;从1850年到1965年的友伴婚姻,人们婚嫁的重心逐渐转向了亲密和性的需求,双方开始注重爱与陪伴;1965年至今的自我表现婚姻,当事人越来越需要在婚姻中自我表现的空间,感受到尊重、自身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婚姻作为手段的意义超过了作为一个制度的作用,人格的自由度与选择的可能性更强了。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中国人的婚姻演变,学术界较认同以1978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认为前30年的变化是缓慢的,改革开放以后才发生了显著变迁,主要体现在婚姻缔结由包办婚姻到自由婚姻、择偶标准和婚姻基础由注重物质条件到兼顾爱情与物质、贞操伦理道德观念由从一而终到离婚和再婚自由、夫妻地位由主从关系到平等关系、以及血缘亲情观念由重感情到重利益等等。
变化着的现代婚姻其实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学者周国平提出的性、爱情与婚姻三者兼容的难度,性是肉体生活,遵循快乐原则;爱情是精神生活,遵循理想原则;婚姻是社会生活,遵循现实原则,这是三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婚姻的困难在于,如何在同一个异性身上把三者统一起来,不让习以为常麻痹性的诱惑和快乐、不让琐碎现实损害爱的激情和理想。二是婚姻承受的压力变大了,经营的边际成本越来越高了,而随着许多功能外部化的替代,婚姻的边际收益越来越小了,从经济学的理性来看,现代结婚是一个不经济的选择。三是婚姻的社会支持变少了,而外部的诱惑变多了。如果不经济是婚姻内部的推力,那么外部环境的变化就是一种拉力,在这种推拉共同作用下,直接威胁着现代婚姻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中国人来讲,婚姻美满向来是幸福的重要来源,婚姻幸福一直是中国人幸福的核心组成部分。按照心理学的理解,婚姻幸福是人们对婚姻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是持续较长时间感受到婚姻生活具有巨大乐趣,而自然而然地希望长期保持下去的心理愿景,也是人们在婚姻生活中,各种心理欲望得到满足的一种自得状态。在一些婚姻家庭社会学研究中,婚姻幸福通常是高质量婚姻的一个重要主观指标。更具体来说,婚姻幸福可以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对配偶表现是满意的、对婚姻关系是放心的、对婚姻投入是积极的、以及对婚姻未来是乐观的。那么面临诸多挑战的现代婚姻幸福吗?
现代婚姻幸福指数
要对现代婚姻是否幸福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直接询问有代表性的样本人群,也可以借用离婚率进行间接的逆向测度。
《小康》杂志的调查显示,2009-2010年间,我国居民觉得自己婚姻幸福的占77.7%,其中“80后”的婚姻幸福感最高,感到“婚姻幸福”的比例超过八成,“80后”超过“70后”,“70后”又超过“60后”,年龄与婚姻幸福指数呈反比。但是,“80后”的婚姻稳定性却不高,这群更加尊重自我的一代独生子女引领了中国人婚姻“高质量、低稳定”的新动向。另外,男性的婚姻幸福感高于女性。婚恋交友网站世纪佳缘认为,在婚姻中女性心思更为敏感细腻,容易缺乏安全感,加之男性出轨概率远远高于女性,因此女性对婚姻的顾虑和困惑相对也会更多,进而降低了婚姻情感指数的得分。珍爱网婚姻幸福指数的调研结果表明,裸婚比闪婚和试婚更被看好能获得幸福,还有接近60%的单身汉和72%的单身女性认为男大女3~10岁幸福指数最高。
世纪佳缘联合艾瑞咨询发布的《2015年度国民婚姻情感指数白皮书》指出,即便步入“七年之痒”,仍有83.5%的人对婚姻感到满意。学历越高的婚姻人群,婚姻幸福指数越高。而家庭收入却与婚姻情感指数呈两极化,中等收入家庭婚姻幸福感处于最低水平。另外,婚姻情感指数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存在关系,二线城市经济相对发达且相比一线城市工作生活压力更小,更易获得婚姻满足感;在全国省份排名中,河南省人群婚姻情感指数最高。
但是,从民政部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的逆向测度来看,现代婚姻的幸福感并不稳定甚至在走低,因为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离婚率持续走高,粗离婚率从1979年的0.33‰上升到2010年的2‰,约增加了6倍,2012年离婚率增幅第一次超过结婚率。2014年全国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306.7万对,粗结婚率为9.6‰;办理离婚363.7万对,同期增长3.9%,粗离婚率为2.7‰;离婚结婚比为每平均结婚3.6对,就有1对离婚,快接近欧洲的水平了。
由于问卷调查排除了离婚人口,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对婚姻幸福感的高估,所以综合起来判断,我国幸福的现代婚姻约占60~70%之间。
婚姻幸福的制约因素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多重转型与变迁,我国婚姻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地域环境、家庭结构、性别关系、职业收入、学历高低、年龄大小、甚至心理素质等等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国的婚姻幸福。
《2012中国人婚恋幸福感报告》揭示的影响婚姻幸福的十大因素依次是:夫妻二人间的情感、沟通与理解的意愿和能力、相互忠诚、孩子、收入、性生活、婆媳关系、对方与自己家人的关系以及住房和家务工作分配。
心理学研究发现,影响婚姻幸福的心理障碍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婚姻不切实际的理解,如“心有灵犀”不点自通,人是不能改变的、关系的好坏也是固定不变的,性生活必须总是完美的、不应该有一点缺陷等等;二是当事人本身的心理结构偏差,如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求全心理、从众心理和男权心理等等。社会学则更多关注婚姻当事人各自的背景条件、彼此的权益地位、婚前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婚姻生活的状态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对婚姻幸福的影响,如丈夫收入全部交给妻子的,夫妻幸福感较高;夫妻在开支上意见越一致,幸福程度越高;婚前夫妻双方对父母的态度越好,其婚后幸福感也比较强;还有父母婚姻和谐,子女的婚姻也越可能收获更多的幸福。
实际上,现代婚姻幸福主要取决于婚姻外部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和婚姻内部的自我完善与自发能力。婚姻外部的社会经济双重转型和文化多样化,以及建立于婚姻意识基础上外部支持的不到位与缺乏针对性,都在导致婚姻友好性支持性的外部环境建设滞后,造成个体婚姻生存压力加大与发展乏力,进而影响结婚神圣、光荣与幸福的感觉与满足。但是外部的影响只是外因,最后发生什么性质和多大的作用,还在于婚姻这座围城的感情基础与婚后建设。依我之见,婚姻内部建设的这几个方面不足都在一定程度上闲置、浪费甚至枯竭婚姻幸福的源泉。一是习惯地把婚姻制度缺陷放大,把婚姻不足归因外力,淡化了婚姻当事人的责任感与创造力;二是在家庭领域,缺乏处理协调好婚姻关系与代际关系的新观念和能力,代际关系挤压婚姻关系的现象较为普遍;三是婚后的爱情激发与更新认识不足与投入有限,习惯性地让位给亲情,并一劳永逸地让亲情既滋养代际关系又支撑婚姻运行;四是男女平等意识薄弱、比较优势发挥有限、夫妻之间有效沟通不足,也都在一定程度上退化婚姻活力和情趣。
婚姻幸福的回归之路
西方学者认为,在现代婚姻里,投入—产出比变得很公平。如果你想幸福美满,就需要在对方身上、在这段关系里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使双方在情感、精神、物质等种种方面都感到满足。他们还强调,如今想要得到一个美满幸福的婚姻,人们需要从心理视角、浪漫视角和道德视角来考虑,而在这三种视角中,只有在道德视角上,我们还有比较大的发挥空间,能够在改变上做出努力,使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抵抗那些天性中自私、邪恶的部分,互相支持和促进,幸福度过一生。
所以,现代婚姻幸福的秘诀在于婚姻内部的珍惜、持守、投入、交流与合作。
一是婚姻关系优先,婚姻关系是家庭这辆车的方向盘,婚姻不稳,家庭就会失序,不能正常运行;婚姻关系还是动力机制,婚姻故障,家庭就会失能,就会停滞不前。要充分认识婚姻关系的家庭意义和作用,形成人人善待和维护婚姻关系的家庭文化,既不要延续传统,用老年权威挤压婚姻关系;也不要孩子为大,用亲子关系捆绑婚姻关系,确保婚姻关系优先发展的家庭空间,满足婚姻关系健康成长的资源需要,尤其是改变婚姻关系的投入方式,把婚姻事后修理改为婚姻事前的保健。
二是价值取向趋同,择偶时注重价值观的“门当户对”,结婚后用心保持价值观的同步变化,要通过婚后生活的有意识安排,尤其是通过学习交流和重要活动的共同参与,让价值观的变化处在同一个生命周期的轨道上,谋取更多的动态趋同。随着婚姻生活的推进,夫妻的价值观出现差异是正常的,不要惊慌失措,也不宜对自我中心一概指责,要冷静分析成因、比较择对、重构同质。
三是爱情亲情并行,要互相提醒不要用亲情取代爱情,保持婚姻关系与代际关系的应有疆界,除了感恩与责任,还要给婚姻添加诗意,过一个有质地和美感的婚姻生活。
四是夫妻关系平等,要在恋爱中确立平等互重原则,把男女平等观念带入婚姻关系,尤其是丈夫也需要施教,灌输社会性别意识,他对婚姻的平等交换意识和行为并不是自觉形成的,即使有了这种平等的意识和行动,也会随着婚姻的继续而发生变化的。
五是比较优势释放,要注意培育婚姻效率意识,营造善待和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婚姻文化和机制,合理配置有限的婚姻资源,追求婚姻收益的最大化。
六是沟通方式科学,要理解沟通的婚姻意义,强化沟通意识和培养沟通的能力与技巧,交流和丰富沟通经验,特别是了解沟通的性别差异,提倡换位、回望和分享式的沟通,提高沟通的情趣和效果。
总之,爱是婚姻幸福的源泉,爱可以温暖婚姻这座“围城”。爱的追求与创造、爱的珍惜与守护,还有爱的给予与分享,将让我们的婚姻永远幸福如初!(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福建江夏学院教授 叶文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