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600度以上定期查眼底
孩子老爱侧头看东西要注意,有可能是斜视,弱视6~8岁是矫正最佳时机
有些家长会问,近视不是配个眼镜就行了吗?但实际上,如果一只眼屈光不正,另一只眼正常,那么屈光不正的眼睛看到的图像不清晰,孩子的大脑就会忽略这不清晰的图像,慢慢地这只眼睛就会出现弱视。如果两眼的屈光度数相差过大,有可能产生“屈光参差”,时间长了,会影响大脑立体视觉的形成。立体视觉受损不但会影响成年后很多职业的选择,甚至会影响驾驶车辆,带来潜在的危险。
如果近视的度数大于600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度近视,不单单是靠眼镜就能解决问题。这类患者更容易出现视网膜病变,例如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需要定期检查眼底,一般半年至一年一次。
看东西爱侧头要注意
斜视就是两只眼不能同时看同一个地方。一只眼注视,另一只眼则可能向内、外、上、下。由于两只眼睛看到的东西不同步,宝宝大脑接收到不一致的信息后,会引起视混淆或者复视。慢慢地,大脑就学会去忽略斜视眼看到的图像。如果不及早治疗,斜视眼看到的图像总被忽略,渐渐地就会“用进废退”,弱视就出现了。
有些斜视可以矫正治疗,还有部分斜视必须手术治疗。多数情况下,斜视经过及时治疗,预后都比较好。
还有一些情况应引起家长注意:
1.孩子看东西的时候总是歪着头;
2.在观察一样东西时,总是喜欢侧着头,而不是把观察物放在正前方;
3.在集中精力时眼位是正常的,而当发愣或者出神的时候,一只眼睛的眼位就“飘”开了。这些症状提示,孩子可能患了斜视,应及时去看医生。
弱视6~8岁是矫正最佳时机
通俗来讲,弱视就是一只眼的视力没有另外一只眼好,显得比较弱。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有效刺激不足,导致矫正视力低于正常的同龄儿童,眼科检查未发现眼部器质性病变。
5岁以内是视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视觉发育一直延续到6~8岁,如果这个时期因为某种原因造成双眼视物障碍,视细胞就得不到正常的刺激,视力就会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形成弱视。
发现弱视后,及时进行训练治疗至关重要。有研究证实,如果在6~8岁前进行有效的视觉训练,多数患儿会取得满意疗效。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治疗,成年后会延续视力较低的状态,影响生活。
若是小时候没有经过训练治疗,长大后这一只眼就很难达到1.0,如果两眼视力差别悬殊,有可能会影响立体视觉。
先天性眼病尽早就医
先天性眼病中,先天性白内障和先天性青光眼较为多见。
先天性白内障多是双眼发病,多数患儿有家族史,早期时外观常常没有明显异常,多数表现为目光呆滞,眼睛不能追物等,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可以看到双眼瞳孔呈现白色。多数先天性青光眼的患儿出生后,眼睛要比同龄的儿童大,且黑眼球呈微微的青色改变,伴有严重的畏光流泪,触摸眼球感到较硬。
先天性白内障和先天性青光眼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尽可能挽救患儿视力。当家长发现孩子视力有异常时,应及时到医院做全面筛查。
瞳孔发白要警惕
有些家长在夜间开闪光灯给孩子照相时,发现孩子有一只眼瞳孔白得发亮——这就是白瞳症,也称为“猫眼症”。最常见的除了先天性白内障,就是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多发现于3岁以下的儿童。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多单侧眼发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白瞳症,也可能会伴有斜视。
此外,其他视网膜疾病也可能出现白瞳症,例如Coats病、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等。当家长发现孩子的瞳孔发白,或者视力有异常等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做全面筛查。
眼外伤需提高防范意识
在新生儿期,眼外伤多由于产钳助产、病理分娩或助产者的某种操作不当而引起;婴幼儿时期多由于孩子指甲、玩具的棱角划伤或走路不稳跌倒碰伤而引起;学龄前时期(3~7岁),容易出现刀、竹签穿通致伤,在游戏中误伤者也不少见。
家长在看护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提高培养防范眼外伤的意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