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家北京市属医院将开“帮老助残”挂号窗口
今年,“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制度在市属医院启动,即除急诊患者外,其他患者就医首选预约挂号。此举实施后,大医院挂号大厅内人满为患的情况有所缓解,但老年、残疾患者由于不擅长使用手机、网络预约挂号,反而感觉挂号有点难。市医管局昨天宣布,市属22家医院年底前将陆续增设老年、残疾患者综合服务窗口,帮助他们预约挂号。此外,友谊医院、朝阳医院等5家大医院还将为医联体内的社区医院预留号源,老年患者、残疾患者在社区也能挂大医院的号。
微信挂号老人不适应
目前,各大医院预约挂号方式有电话、网络、微信等多种渠道,为患者提供了诸多方便。但一些老年患者习惯了窗口人工挂号,不会使用网络、微信挂号。再加上“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制度的实施,窗口最终将取消挂号功能,老年患者觉得挂号有点难。
虽然医院现场设置有自助挂号机,但老年患者操作起来仍有难度。昨天一早,在世纪坛医院门诊大厅,一位老先生站在自助挂号机前眉头紧锁,“我想挂呼吸科,可眼花看不清,这屏幕该点哪儿啊?”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老先生最后才挂上号。
在同仁医院,一位老太太找到导医人员,“你们上次教我用医院的微信挂号,今天我点开又不会用了,那么多步骤记不住呀!”另一位老大爷接过话茬,“是啊,让我等预约成功的微信通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真急人。”
像这样遭遇“挂号难”的老年患者不在少数。
预约挂号增设“人工服务”
市医管局昨天宣布,除现有的导医志愿者项目外,将在所有市属医院推行“帮老助残”6项举措。
根据计划,各医院均将在门诊大厅增设“老年、残疾患者综合服务窗口”。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建卡、关联医保卡、预存金储值、业务咨询、挂号缴费等综合服务,并安排专人引导他们使用自助机挂当日号、预约挂号。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置移动服务车,以便老年人为医保卡或京医通卡储值。
市属医院将设置并标识部分自助机,开通“人工服务”,由专人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挂号服务。对于愿意使用手机挂号的患者,医院还设立了手机预约服务站,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教其微信建卡、绑定、预约挂号。
市属医院还将引导年轻患者、中年患者使用手机微信和自助机预约挂号,将有限的窗口服务资源留给老年患者、残疾患者,让他们少排队、不排队。市医管局表示,在“帮老助残”6项举措推行期间,各医院将收集并吸纳患者的体验感受与意见建议,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改善患者体验,推动非急诊全面预约工作。
家属可帮老人预约挂号
市医管局介绍,市属医院现有的预约挂号方式包括北京市统一挂号平台网络预约、114电话预约、医院现场自助机预约、“京医通”手机微信预约等。
北京市统一挂号平台的预约周期为3个月,“京医通”手机微信预约周期缩短至7天。年底前,市属22家医院都将把微信预约功能纳入“京医通”平台。目前,该平台已上线12家市属医院的14个院区,包括世纪坛医院、天坛医院、友谊医院、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佑安医院、积水潭医院、妇产医院(东、西院区)、口腔医院、首都儿研所、北京中医医院、宣武医院、朝阳医院(东、西院区)。
市医管局建议,老年患者、残疾患者的子女或亲属也可以通过手机关注“京医通”微信,绑定家人的实名身份信息,帮助他们预约挂号。
5家医院试点为社区留号
各医联体内的核心三级医院,将协同合作的社区卫生机构,积极推进社区预约转诊。
市医管局透露,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天坛医院、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世纪坛医院5家医院将先行开展医联体社区全科医生实名制预约转诊挂号。以“社区优先”为原则,进一步扩大号源给社区医生,方便老年人、残疾人在社区就能预约挂上大医院的号。
各医院每天号源有时会有剩余,再加上一些患者预约成功后,会出现取消预约的情况。这些号源都会退还到医院“号池”,在窗口提供给患者。因此患者到医院后,也可以到窗口询问有无当日号源,大多时候都可以“捡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