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

暑假到了家长要小心孩子传染疱疹性咽峡炎

陈映平
2016年07月09日08:47 | 来源:羊城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暑假到了家长要小心孩子传染疱疹性咽峡炎

  受访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张宇和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映平 实习生 李睿琦 通讯员 张丹娜

  每年夏秋季,跟手足口病一样,也是具有传染性的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近期,广州地区各大医院儿科都收治过不少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有的因为父母大意,姐姐传给弟弟,表姐传给表妹……儿科专家提醒:暑假到了,家长们要警惕疱疹性咽峡炎发生,若一个孩子“中招”,其余孩子很容易互相相继感染开来,故一旦发现孩子“中招”,最好及早隔离治疗。

  特点一 疱疹性咽峡炎小儿多“拒食”

  “一开始表现就是高烧,后来我给他用了退烧药,但压不住,反复发烧,拒绝进食,我就觉得这次宝宝感冒为什么这么奇怪。”一位刚生了二孩的母亲告诉记者。她家里两个分别为四岁多和五个月大的孩子先后患上了疱疹性咽峡炎。发高烧、没精神、不肯吃东西,这些症状看起来跟普通感冒发烧出现的症状差不多,因为开始没引起警惕不重视,导致两个孩子互相感染,而且妈妈也把疱疹性咽峡炎当成一般的感冒发烧来处理,从而拖长了病程。

  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张宇和指出,孩子是否患了疱疹性咽峡炎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加以辨别:患上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大多有急剧发热,高烧难退,咽喉疼痛,拒食等症状。家长需要留意,如果孩子连平时喜欢吃的酸酸甜甜的开胃食物都不肯吃,害怕喝热水或热奶,就有可能是因为孩子患了疱疹性咽峡炎,口腔咽峡部黏膜长了疱疹发生溃疡,进食时容易引起疼痛,导致孩子不肯进食,不肯吞咽。

  张宇和指出,在孩子张嘴时,家长细心观察,肉眼可看见咽峡部黏膜数个白色疱疹与溃疡,多散发于口腔后侧的软腭、悬雍垂或扁桃体上。

  特点二 七岁以下儿童高发易传染

  专家指出,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一样,大多是由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A组病毒所引起,此外,埃可病毒与肠病毒EV71也可引起此病,多发生在一岁到七岁的儿童。儿童一起玩耍时容易互相传染,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此病从发烧,长疱疹,再到破溃结痂大概5—7天。大部分患儿正常情况下可以自愈,但家长不能掉以轻心。

  对此,张宇和解释,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疾病,病情若发展严重时,孩子会出现频繁呕吐、呼吸急促、咳嗽加剧、口唇苍白、手脚冰凉、惊厥、嗜睡甚至昏迷等症状,这可能出现如脑炎、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家长要马上送患儿到医院救治,否则容易有生命危险。

  提醒 不要盲目服用抗生素

  有不少家长看到孩子高烧不退,会私自给孩子服用抗生素希望快速退烧。张宇和提醒,未经医生诊断时,家长千万不要盲目给孩子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因为此病是病毒感染引起,吃抗生素根本没有作用,反而会增加孩子发生耐药的几率,给孩子以后的健康埋下隐患。而具体治疗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发高热时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除给退热药外,可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如用冰袋、冰囊外敷头额部、腋窝、腹股沟;温水拭浴(水温约35℃)。让孩子多喝水、休息好有利于病情恢复。

  2、可服用中成药如清开灵、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等。给孩子用生理盐水漱口,口腔内喷西瓜霜,服用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缓解不适。

  3、病毒可以通过口鼻分泌物、粪便传染,在幼儿园、小学、家庭里容易交叉感染,一旦发现孩子患病,要及时隔离。平时要提醒孩子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多锻炼增强体质。

  TIPS

  如何区分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难兄难弟”,几乎由同一类型的病毒引起,发病初期症状相似。但两者仍有两大不同:

  1、年龄不同:疱疹性咽峡炎发病年龄多为一岁到七岁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多为半岁到五岁儿童。

  2、发病部位不同: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多在口腔后侧的软腭、悬雍垂或扁桃体上长疱疹,手足四肢等皮肤上没有皮疹与疱疹。手足口病患者多在口腔内舌、牙龈、颊黏膜、硬腭上出现疱疹,也可出现在软腭、悬雍垂、扁桃体上,同时手、足、臀部可见皮疹与疱疹。

(责编:陈烨菲、许晓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