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

阿胶滋补节开幕 解密三千年炼胶神秘记忆

2016年01月06日16:26 |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小字号

上周参观完东阿阿胶的生产基地和黑毛驴养殖基地,一直期待着冬至日的到来,好见识一下“阿胶滋补节”的气势,对于一个中医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学习和体验的好机会。

本次阿胶滋补节已经是第九届了,在江北水城聊城举办。开幕式用盛大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秦玉峰先生,国医大师、中医体制学创始人王琦教授,著名中医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于智敏教授,著名膏方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陈伟等中医大家的出席,无疑给开幕式增添了璀璨的光环和学术交流的权威性。

开幕式以歌舞等表演形式,回顾了东阿阿胶的前尘往事,并以主持人石凉先生在北京电视台纪实节目的成名作《档案》的演出形式表现,讲述了从汉唐至明清,阿胶一直都是皇家贡品,被历代中医药专著记载,已经传承了3000年,被誉为中药上品的史实。石凉的解说非常精彩,有故事的东西才有内涵,阿胶就是这样。

同时,在中国首席养生专家王琦教授领衔的中医大家论坛上,更明确且详细地阐述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冬藏”的养生之道,“冬令进补,来年打虎”的民谚是有据可依的,并且冬至又是冬令进补的关键期、黄金期,此时滋补养藏,对补阳益阴、固本培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阿胶,在滋补的环节上,更是不可或缺的,无阿胶,也就没有膏方的存在。听专家们的交流,让人受益匪浅。

中国南方很多地区有冬至食胶养生的风俗。东阿则是道地阿胶的正宗发源地,每年冬至,在阿胶之乡启动并举办这场辐射全国的冬季养生盛事,不仅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滋补瑰宝,更能够推广“奉阴者寿”的千年养生理念。

阿胶是中药瑰宝,京剧是国粹,两者的结合,可谓是经典碰撞。在开幕式尾声,以京剧名角李维康先生领衔的诸多京剧界大腕倾力演出,将阿胶滋补节的开幕式带向了另一个高潮。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让人从视觉上、感官上都有一种极强的冲击力。

对了,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国第一款保健功能枣——蓝帽子的首发仪式,东阿阿胶与京东商城跨界合作,利用互联网资源,实施“阿胶+”行动。看来,东阿阿胶看似传统的背后亦是在与时俱进的呢,以后吃枣就方便多了。

不要认为开幕式这样就完了,重头戏其实在晚上,也就是在东阿阿胶城内阿井前的取水仪式。“乙未年冬至日夜半子时……”古老的更声,提醒一年又到岁寒时,东阿冬至子时举行的这场古井取水仪式,将人们拉回关于3000年前阿井冬至开封取水的遥远回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秦玉峰身着红色礼服,双手拈香,点燃后举过头顶,向被封存一整年的阿井礼拜,现场气氛庄严肃穆,近千名围观者屏住呼吸,目睹了整个取水过程。

冬至子时阿井取水,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中最为关键和具有文化标志意义的仪式,由此开启了一个古法炼制九朝贡胶的新的生产周期,上香祭告天地,开阿井,汲水炼胶并非故弄玄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一行业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不管时代怎么发展,但不能忘记本源,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东阿阿胶的取水仪式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大自然规律的尊重和敬畏。

东阿阿胶城内的这口阿井,是传说中“中国四大宝井”之一,相传为上古神农氏发掘。因受到唐太宗李世民御封,这口古阿井每年只能同世人见面一次,也就是自唐代以来每年冬至日子时开封取水。也只有用这口井内的水熬制的阿胶,才能熬出“九朝贡胶”。

尽管现在的阿胶制作技艺已进步到使用小分子生物制药技术时代,但冬至子时取水的仪式,还是能够提醒人们,蕴含在东阿阿胶这一中药品类中的深厚中华文化内涵,其实更是中国古代对于人体养生和大自然的内在哲学联系,用这种传统仪式来展示这一古老中药里的中医药阴阳五行养生文化,可以说是形式与内涵的双赢。

取水仪式结束,冬至始,也是“数九”的开始,此时气温零下7度,喝了一瓶路上带来的复方阿胶浆,身子顿时暖了。

(责编:韩雅菘、权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