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围着病人转:多学科会诊“一站式”解决患者难题

2015年06月22日10:09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原创稿    作者:人民网记者 赵敬菡 人民日报记者 柴秋实 实习生赵雨彤

编者按:

白大褂、口罩、眼镜、冰冷的金属听诊器和手术刀。医生的形象多少带着冷峻和沉重。你是否知道,这一身白大褂的背后,也有一颗温暖的心,他们也会为治好了患者开心地笑,也会为了逗小患者学动物叫。他们是健康守门人,他们是帮助患者与病魔对抗的战士,他们是送去关照安慰的守护天使。请跟着我们的脚步,走进这些医生的日常工作,让我们了解白大褂背后的故事……

即日起,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联合人民日报社会版、人民电视共同推出《白大褂背后的故事》大型医学人文栏目。本期为第一期,主题为:走进北京协和医院疑难病会诊中心。

发烧45天,最高达到40度,今年58岁的某大学教授吴中辉在家人的搀扶下走进了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楼四层的疑难病会诊中心。在这间大约3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今天下午将有10名与他相似的胰腺病患者接受多学科会诊。也正是在这里,吴中辉更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病情。

方便患者

不再寻寻觅觅

“吴中辉,男,58岁,胰头占位……”会诊室内,问诊大夫向专家报告患者的情况。几年前,吴中辉曾接受过直肠癌手术,一次复查时偶然发现,胰头部位有肿瘤,怀疑为恶性。自去年起两次发作黄疸,还曾做支架缓解病情,今年3月再次发生黄疸,高热,寒战,使用大量抗生素等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由于病情复杂,为了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他从外院来到协和消化内科就诊,被推荐至疑难病会诊中心接受会诊。

接着是20余位来自基本外科、消化内科、肿瘤内科、病理科、超声科、放射科、放疗科等科室的医生们起身读片、讨论,最后商量出会诊结果。十几分钟后,在门口等候的吴中辉和家属被叫进会诊室。

主持会诊的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院士向他介绍了刚刚专家团队会诊的结果:“您的就诊经历很漫长,也十分复杂,我们各科室专家坐在这里认真复习了您的病程,目的还是希望能帮您解决痛苦。对付这种肿瘤最好的办法是手术,但是您现在的情况并不具备手术条件。发烧45天,是因为胆汁流出不畅,为了通畅胆道而装的支架发生了感染,当务之急就是让胆汁疏通。我们有两个办法,一是使用微创的内镜,看能否打通这个通道;二是做一个有创的手术,进行调整。刚才各位大夫商量了一下,建议先做内镜,看看里面的情况,把发烧控制住,把感染控制住,养养身体,再等待做手术的机会……”

走出会诊室,吴中辉告诉记者,自己的病情复杂,对于如何治疗,以前遍访多家医院,各科医生都有不同说法,现在听了多科会诊的意见,“心里清楚了”,“协和医院有最好的医生,我信任他们。癌症并不可怕,但我要知道得明明白白。”

“要是能早点来就好了!”走出协和医院疑难病会诊中心,杨磊和家人不停地念叨着。33岁的慢性胰腺炎患者杨磊,日前因腹部胰腺液外流500ml且病情复杂被选入会诊中心。此前他曾辗转多处诊治,“先去了外科,大夫说我病情复杂,需要去看介入科。介入科大夫说我太年轻,如果做了引流管,挂在体外,生活会很不便,建议我做内引流;内科挂了普通号,大夫说我这个比较复杂,建议挂专家号再看看。最后是消化内科副主任杨爱明教授向我介绍了会诊中心。” 杨磊的姐姐也向记者感叹,患者往往并不清楚自己该看哪个科,花费了大量时间,还延误了治疗。

“现在心里可有底了,这病拖了有15年,全家人都跟着受罪。”杨磊告诉记者,自己因为胰腺破裂腐蚀了消化系统,病情严重的时候,曾经有半年没吃饭,只能靠营养液为生,“我以前可胖了,得病后瘦到现在的90斤。要是能早点来会诊,是不是就能少受罪了?”说话间,有护士将已经记录好会诊结果的病历和就诊卡交给杨磊,“刚刚会诊时大夫提到的检查项目已经开好了,你拿就诊卡去交费办手续就行,检查我们会在本周内安排好。”

来自河南驻马店一个农村家庭的戴佳佳是当天会诊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才19岁,由于长期慢性胰腺炎,她的身体十分瘦弱,看起来很没精神。今天是她和父母来到北京的第22天。早晨8点多,她在父母的陪伴下,来到了离租住地不远的北京协和医院。在那里,有专门的医生等待着对她的病史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便下午胰腺疾病专家会诊时讨论。此前他们从没听说过疑难病会诊。“我们很幸运”,戴佳佳的母亲说,“这次能有这么多专家给看病。”会诊结束后,最让这位母亲高兴的是,女儿终于能住进院了,这得益于医院专门为疑难重症会诊患者设立的绿色通道。

他们三人并非个例,很多患者都有同样的困惑。病情复杂,奔波在各个科室之间,患者及家属不懂专业知识,难以汇总各科室意见做出最适合的判断……正是为了让患者避免这种麻烦,特别是疑难病患者少走弯路,更加快捷、准确、便利地得到诊治意见,协和医院才力推多学科疑难病会诊模式。

高效准确

竭尽所能帮助患者

什么样的病人,能够进入疑难病会诊中心?“筛选是有条件的,病因要够复杂。也就是说,当一位会诊组的专家无法对患者情况做出明确判断时,在征得患者同意后,会将这样的疑难病例提交至会诊中心。”协和医院门诊部秦薇介绍。

3个小时内,要为10位患者会诊。平均下来,专家们只有大概10多分钟的时间,去讨论1位患者的病情,“这么短的时间,能帮我找到治疗方案吗?”吴中辉其实也有点忐忑。

“前期准备时,除了完善辅助检查,在会诊前的上午,我们还会安排会诊组的医生,再对患者进行一次问诊。”参与会诊的医生告诉记者,下午讨论时间不需要太长,是因为有完备的前期准备。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副教授王维斌负责当天上午的问诊,他告诉记者,从早上10点开始,他会仔细了解每位参与会诊的患者情况,包括患者之前接受过的检查、治疗方案以及效果等内容,汇总所有信息,在下午会诊时向专家们汇报。

“最重要的就是理清患者的病史,许多患者病情复杂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数十年反复多变的病史、辗转多地的检查报告,就像一团乱麻。有时候遇上患者口音重、表述不清,可能得要花上半个多小时,才能问清楚。” 王维斌说,当天上午的问诊通常持续到中午一点。

每位患者的会诊都要经历:问诊医生汇报患者病情病史→专家们根据患者病情、影像资料多角度讨论→在会诊组长主持下,得出会诊结果→请患者家属进入会诊室,向其解释会诊结果。

“会诊可以解决几个问题:一是确诊病情,二是确定下一步的诊疗方案。为了让医生们高效的完成诊断,会安排患者提前完成必要的若干医学检查。如果患者病情极为复杂,目前做过的辅助检查无法支撑起对病情的判断,专家们会告诉患者需要补充哪些检查,可能还会需要进一步的讨论。”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副主任何小东教授告诉记者:“患者来会诊并不意味就一定能康复,我们要做的是竭尽所能去帮助患者。”

【1】【2】【3】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