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家中过期药品难觅安全"归宿" 居民对其危害一知半解【3】

2013年10月21日07:43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家中过期药品难觅安全“归宿”

  现状4

  家庭囤药观念难改变

  一般家用的药品包括感冒药、清热解毒、止咳止泻、防过敏、外用消炎药等。一般药物有2到5年的保质期。在李女士的家中,最多的就是感冒胶囊、板蓝根冲剂、还有藿香正气液,都是两三年前买的,李女士把它们统一放在一个药箱里。

  李女士说,去年秋天,因为换季不适应,家人得了轻感冒,用过几小袋感冒灵,之后就一直放在柜子里没有理会,直到前几天整理书柜时,这些药品才被重新拿出来,一翻发现都过期了。“这些都是家里应该常备的药,有了这些常备药品,家里有人感冒发烧,直接就能吃药。不然大半夜的去外面买药,不方便。”

  这样的观念,不仅出现在一个家庭,很多家庭都习惯“囤药”。外地来京工作的马赛就说,她来北京工作3年了,每年她回家探亲都会从家里带一些常备药来。“家里父母都有医保卡,直接刷卡拿药,不用付现金。”在马赛带来的常备药中,一部分也早已过期。

  据参与药品回收工作的工作人员表示,回收的过期药品中,大多是家庭囤的常备药。例如,感冒药、退烧药等等。

  ■专家建议

  建长效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社会学家王开玉指出,目前随着社会发展,导致居民家庭小药箱的药品储量越来越大,过期药品数量日益增多。如果对过期药品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可能会引发用药安全、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药检部门需建立过期药品回收长效机制,并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居民认识到过期药品的危害。

  目前,大多数居民没有意识到不合理地处理过期药品所带来的严重危害。若不法商贩低价收购过期药品,经简单加工、包装后使之再次流入农村、山区、小型医疗机构等,会给公众用药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大力宣传药品的危害,让大家理解和支持过期药品回收工作,并给居民设置过期药品存放的最佳地点,开展相应的兑换活动,就能够调动居民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采取过期药品回收的有效措施。例如,可以将生产者责任制度引入过期药品回收管理中,全面体现“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通过立法明确规定生产者和销售者有限度地承担过期药品回收的工作和费用。同时,完善监督管理职责,使环保、药品监管、卫生、社区等多部门各尽其责,为过期药品回收搭建安全、环保的平台。

(责编:许晓华、刘婧婷)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