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健康中国行动,助力癌症防控工作,在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下,人民网·人民健康拟联合癌症防控领域权威专家学者,于12月26日在北京举办2020首届中国癌症防治年度大会,并启动“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集中推荐展示宣传一批在肿瘤防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鼓励他们不断创新,为提高我国癌症患者生存水平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本次公众点赞将在2020年12月20日结束,届时,人民网·人民健康将对点赞结果进行展示。
注: 以下癌种分类按拼音首字母排序,入围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科室:鼻咽科
医学博士在读,师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癌首席专家郭翔教授,在读期间一直致力于研究人工智能辅助下鼻咽癌预后预测模型,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科室:鼻咽科
医师,医学博士,2020年获得中山大学博士学位,从事局部区域及转移鼻咽癌预后预测及个体化综合治疗研究,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0篇。
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科室:放疗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2017年获得中山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鼻咽癌的个体化治疗和正常组织损伤
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多篇,包括Nat Commun两篇、Clin Cancer Res两篇、Int J Radia Oncol Bio Phys三篇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各1项;获得201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14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4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检验科
主要研究方向为致瘤相关病毒感染与机体的免疫应答,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授权1项。长期致力于肿瘤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特别是EB病毒感染导致的鼻咽癌,bukkit’s淋巴瘤中的临床和基础问题,聚焦致瘤病毒感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机制,尤其关注病毒编码相关产物与机体免疫应答的关系以及病毒编码产物对机体能量代谢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寻找调控肿瘤代谢和/或免疫逃逸的关键靶点,为抗癌药物的开发提供基础。同时密切关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免疫,代谢信号通路相关分子水平变化,寻找相关肿瘤筛查,治疗监测或者预后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科室:肿瘤科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医师,医学博士;2020年获南方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学位;从事鼻咽癌发生发展及具体分子机理研究;很荣幸入围本年度“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评选名单,感谢评委会专家的认可。
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科室:放疗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住院医师、医学博士。以鼻咽癌预后预测及免疫治疗为研究方向,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多篇,包括J ImmunoTher Cancer*2、Int J Cancer、Ann Oncol、Cancer Res、Cancer Res、J Natl Compr Canc Netw、Oncoimmunology等。研究论文获2019年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放射肿瘤治疗学学术会议论文一等奖,2019年中国肿瘤学大会论文三等奖。感谢金山茶花计划对我们中青年医生的鼓励和支持,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提高我国癌症患者的生存水平和生活质量。
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科室:放疗科
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2007年和2015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分别获得肿瘤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鼻咽癌的分期预后及个体化治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各1项;作为第一/共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1篇,分别在肿瘤转化研究国际排名第一的《Clinical Cancer Research》、肿瘤放射治疗学国际排名第一的《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及第二的《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等杂志上发表。感谢各级领导、专家对我十余年默默耕耘的认可和鼓励!这将鞭策着我更加努力地为人民的健康做更多、更有意义的工作。
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科室:放疗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致力于鼻咽癌分期预后及个体化治疗的研究,证实了诱导化疗后EBV-DNA阴性的患者预后好,并利用影像组学筛选出化疗获益的患者,为鼻咽癌的个体化诱导化疗提供了依据。基于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提出了个体化鼻咽癌颈部预防照射的范围,降低了放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做为主要完成人员之一,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及2014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感谢“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项目对我的鼓励,我将继续深入鼻咽癌个体化治疗的研究,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科室:放疗科
本科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博就读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师从马骏教授,围绕鼻咽癌分子模型及疗效预测开展临床转化和基础研究,目前以第一/共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著4篇,包括J Natl Cancer Inst、Clin Cancer Res、Cell Death Dis、Cells。主持一项“优秀研究生创新发展项目”。研究成果入选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ASCO)会议讨论,获得2020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感谢组委会给予的机会,在未来的工作当中,作为一名年轻的医师,我将不忘初心,牢记医者使命,不断提升自己,用规范的诊疗技术守卫健康,护航生命。
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科室:放疗科
博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毕业后获得中山大学“优生优培”名额,保研为免试硕博连读生,目前就读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师从马骏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鼻咽癌转移和治疗抵抗的分子机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著,包括Mol cancer、Cell Death Differ、J Natl Cancer Inst等。很荣幸获得此奖项,希望再接再励,为肿瘤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科室:放射治疗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射治疗科副研究员,医学博士;2017年获中山大学博士学位;从事鼻咽癌个体化诊治的分子基础研究;广东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擅长鼻咽癌远处转移和治疗抵抗的分子预测及机制研究。
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科室:实验研究部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实验研究部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理学博士;201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基础医学(分子医学)专业;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细胞病理与分子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分子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鼻咽癌的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研究,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9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科室:鼻咽科
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的青年委员,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鼻咽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治疗鼻咽癌;主持参加多项关于治疗鼻咽癌患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主持国家自然青年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项目1项、教育部青年教师培育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1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1项,并参与多项省部级及国家级项目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
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科室:放疗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主治医师,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致力于鼻咽癌的精准诊疗,发表SCI论文多篇,包括Lancet、J Clin Oncol、Cell Res、Ann Oncol*2、Mol Cancer、Clin Cancer Res、NEJM、BMJ、Nat Commun等,其中2篇论文入选ESI TOP 1‰热点论文。作为参与人获2019年度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等奖励。现任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鼻咽癌临床试验协作组委员、CSCO鼻咽癌专家委员会委员、CSCO-ASCO鼻咽癌联合指南专家组委员等职务。
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科室:鼻咽科
医师,临床博士后,助理研究员。本人长期专注于鼻咽癌的临床诊疗及其相关转化研究。通过开展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运用多组学数据整合挖掘、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分子实验等技术手段,优化高危复发转移鼻咽癌治疗模式;创新复发、转移鼻咽癌诊疗策略;发现鼻咽癌复发、转移新且高效的分子靶点。已经发表的实际第一作者文章共9篇,总IF81.4,最高IF:24.8。相关研究成果被美国Up to date循证医学数据库及NCCN指南所采纳。博士期间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获得2019年中山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荣获全国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师;荣获全国临床博士后科研竞赛特等奖;入选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批站前特别资助。
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
科室: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副所长,博士导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青委副主委,国际肺癌联盟官方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肿瘤早诊早治副组长,中国医院协会健康医疗大数据专委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肺部肿瘤学分会副主委。获中国医师协会腔镜手术比赛全国冠军,广东省人民医院首批“登峰计划”资助,主持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肺癌外科链条化精准治疗关键技术:围术期治疗,肺癌生物演化、人工智能等成果发表在Lancet Oncol,J Clin Oncol和JTO等杂志。参与《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肺癌诊疗指南》制定,参编研究生卫生部规划教材《胸心外科学》,获“广东省好医生”称号。受邀在世界肺癌大会担任外科专场主席。
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
科室:肿瘤中心肺三科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肺癌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肺三科主任,教育处副处长,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于肿瘤学家吴一龙教授,主攻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一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中华医学奖一等奖一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广东省首批医学领军人才和杰出青年医学人才。担任CSCO副秘书长,CTONG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科室:肿瘤内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肿瘤学博士,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肺癌等胸部肿瘤分子分型基础上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在疗效预测标志物及无创分子分型的临床和转化研究方面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国抗癌协会等多个学会担任理事,副主任委员、常委等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科室:肿瘤科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行政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家、南昌大学赣江青年学者;2013年获中山大学肿瘤学博士学位;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江西肿瘤青委会主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疗中部肿瘤协作组常委;江西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常委;江西省抗癌协会理事;江西省肿瘤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主要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肿瘤分子遗传、放射性心脏损伤;擅长:胸部恶性肿瘤(肺癌、食道癌)的综合诊治。
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科室:胸部肿瘤内一科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副主任胸内一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肿瘤内科教研室主任京西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ASCO,CSCO会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年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肿瘤学会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呼吸内镜分会委员;精准医学与肿瘤康复专委会常委;中国老年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肺癌杂志青年编委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编委;中国瘤临床杂志审稿专家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审稿专家在胸部肿瘤尤其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上有丰富经验及深厚学术造诣擅长肺癌规范化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及气管镜、TBNA 内科胸腔镜等局部治疗及操作。
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科室:内科
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肺癌与鼻咽癌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临床与转化研究。曾获“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一等奖”,“广东医学科技一等奖”。兼任CSCO非小细胞肺癌、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课题有: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自然(4项)。代表论文有:Lancet Onc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J Thorac Oncol,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感谢“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评审会专家的评审与推荐,我将不忘初心,继续砥砺前行!
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
科室: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
肿瘤学博士、博导;上海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CSCO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兼内科学组秘书;美国叶史瓦大学爱因斯坦医学院访问学者(2014.8-2015.9);擅长肺部肿瘤介入射频消融以及氩氦刀冷冻治疗。主要研究方向为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特别着眼于肺癌的精准治疗,贯彻肺癌的单病种多学科管理和个体化治疗措施,获得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等多项基金资助,作为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于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Chest、JTO等杂志,承担国家多项课题。
医院:上海肺科医院
科室:肿瘤科
肿瘤科副主任、博导,任中国肿瘤临床学会CSCO患教专委会副主委、CSCO转化专委会副秘书长,获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二等奖及上海科普创新二等奖;执笔人撰写《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PI或sub-PI主持参与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20项;主编《肺癌的免疫治疗新进展》,副主编《肺部肿瘤学》等,主持国自然基金3项等课题;第三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2020年上海市优秀杰出青年医师。
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科室:一期临床试验病房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Ⅰ期临床试验病房主任/GCP中心副主任。兼任:《肿瘤学杂志》中青年编委会主任编委,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专委会/肿瘤大数据专委会/药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康复与支持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人工智能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专委会副主委,浙江省肺癌诊治中心秘书长。发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论文63篇。主持肺癌相关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6项。2次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目前主要从事肺癌新药临床和转化研究。
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科室:呼吸危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以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为主要工作和研究方向。系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委员会青年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呼吸分会肺癌学组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等,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申报国家发明专利8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感言:谢谢专家前辈的肯定和病人朋友的信任,一定不忘初心,未来在肺癌防治领域继续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
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科室:内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博士,长期致力于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及转化性研究,以及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工作。主持或主要参与四十余项国际、国内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主要参与了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其科研成果总结发表于国内核心期刊及被SCI收录论文三十余篇,参与多部专业著作撰写编译工作。很荣幸能够入选此次活动,在未来的临床及科研岗位,我将继续秉承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不畏艰辛的山茶花精神,砥砺前行,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民好医生。
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科室:内科
肿瘤学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及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致力于胸部肿瘤领域的化疗、微环境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及肺癌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机理的转化性研究,对分子靶点调控、疗效生物标记物、耐药机制及信号传导通路等进行系统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文章及中文核心期刊文章40余篇,参与专著编撰7部。任卫健委《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学术委员会学术秘书,主要负责和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创新药物研究开发平台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担任《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中文版等多个杂志编委及审稿人。
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
科室:胸部肿瘤内科
医学博士,1998年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工作至今,对肺部结节诊断、预防肺癌术后复发转移、靶向及免疫治疗、脑膜转移等经验尤为丰富。近5年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5项省部级课题,以第一和/或通讯作者在AO、JTO、Lung Cancer等杂志发表中英文论文60余篇,以副主编或编委参编学术专著3部,研究结果多次在WCLC、ASCO、AACR、ESMO、IASLC-Asia等国际会议进行口头报告和/或壁报交流。兼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学组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福建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科室:肿瘤内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CSCO肉瘤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肿瘤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肺癌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创新团队”骨干成员;国自然青年基金,国自然面上项目获得者;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长期致力于肺癌为主的胸部肿瘤的规范化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及转化研究。
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科室:胸部肿瘤内一科
致力于胸部肿瘤的综合治疗,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年均服务患者四千余例,在肺癌靶向、免疫治疗和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负责和参与各类新药临床试验40余项;主持省部级等科研课题5项。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等。担任《癌症》、《中国癌症防治杂志》、《Frontiers in Oncology》等学术期刊编委。以第一作者在PNAS、 Clin Cancer Res等杂志发表多篇论著。2019年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九批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并立功一次。2020年获全国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称号。非常荣幸能够入围本次评选,感谢各位评委专家,我将继续竭诚为人民健康服务!
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科室:肝胆胰中心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外科执行主任、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从事肝胆胰外科和肝脏移植工作20余年。秉承学科“做别人做不了的手术,治别人治不了的病”的信念,坚持用精准肝胆外科理念指导临床工作,以病患最大获益为终极追求,以精湛的肝胆外科、移植外科与血管外科技巧,救治了大批复杂疑难病患。积极技术创新,为建立和完善了体外肝切除自体肝脏移植的关键技术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主要成员先后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军医疗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作为本领域知名青年学者,获得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肯定与赞誉。
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科室:肝外四科
主任医师、副教授。2006年获得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从事肝胆外科临床和研究工作14年。目前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委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普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和术后复发的综合防治。希望在入围“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的鼓励下,自己能更好地立足本职,更努力地精研技术,为提高我国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研究水平贡献绵薄之力。
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科室:肝外科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擅长肝胆外科疾病的诊治。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的单篇最高影响因子32.9分;获专利授权6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项;专著3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杨浦区优秀医师;获吴孟超医学青年基金奖;海军军医大学研究型科室肝癌专病方向负责人、海军军医大学研究型医师,海军军医大学优秀青年学者。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腔镜与机器人外科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等多个学术组织的委员或理事。
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科室:肝肿瘤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主治医师,副研究员,医学博士。2014年获复旦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从事肝肿瘤临床诊疗工作和肝癌复发与转移的防治研究。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Gastroenterology,Journal of Hepatology,Hepatology等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8篇(6篇IF>14分),总IF 170余分,SCI引用90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等人才计划。获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已公示)。
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科室:生物信号转导研究室
杨文,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研究员。2003年获同济医科大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学位。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教授带领下对肝癌发生机制和靶向治疗开展了系统研究,发现了新的肝癌起始细胞亚群,解析了代谢、炎症、神经等微环境因素促癌的新机制;针对发现的关键靶点,提出了多个“老药新用”治疗肝癌的精准治疗新策略。在Cell Metabolism、Nat Commun、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J Hepatology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总引用4500余次。获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6),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2018)。
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科室:肝外二科
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专科分会委员兼秘书/肝脏外科学组组长、CSCO放射介入专委会常委、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科医师分会委员等。擅长肝癌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抗复发治疗、复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以及腹腔镜手术治疗,并牵头肝胆肿瘤MDT。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Hepatology、Eur J Surg Onc、JGH、J Hepatoogy等)。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上海市科委自然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基金子课题、申康联合攻关项目等。课题,曾获得201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15)、2015年获吴孟超青年医学基金奖。
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科室:肝胆外科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师从吴孟超院士;美国西奈山医学院临床访问学者;擅长原发性肝癌为主的肝胆疾病的外科治疗和相关研究;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学术委员会官方委员,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委员、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获奖感言:肝脏外科医生就像救鱼的小孩。
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科室:肝脏外科
同济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师从著名外科专家陈孝平院士。基础科研专注TGF-β通路在肝脏再生,肝癌发生转移方面作用,首次发现肝脏非实质细胞对肝脏再生的调控具有时相性;首次发现并证实PTPRe促进肝癌转移的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Hepatology,Cell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ing等高水平期刊。致力于肝癌的微创和综合治疗,在国际上首先报道了荧光腹腔镜辅助机器人肝切除,相关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肝切除术前三维重建评估手术风险相关研究获评“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疫情期间,作为护肝小分队骨干一直奋斗在同济光谷院区一线,救治危重病人。
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科室:肝脏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主任医师(公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复旦大学外科学博士毕业,师从樊嘉院士。专业方向为肝脏外科和肝脏移植,擅长微创外科,参与和完成了众多手术创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敬畏生命-荣耀医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获得者。
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科室:肝脏外科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脏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肝胆胰党支部书记。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毕业,中山大学医学博士,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从医20余年,诊治肝胆肿瘤患者数万例,主要研究方向为肝癌的综合治疗策略,尤其在肝癌系统性治疗及临床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研究成果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2018年当选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希望通过努力帮助更多的患者和家庭,让他们免于病痛、重获幸福”既是多年来坚守的从医初心,也是激励自己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
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科室:肝脏外科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肝癌的综合治疗,包括:外科治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及相应基础研究。近年来致力于优化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的策略。以通讯作者在JAMA Oncol、J Natl Cancer Inst、Hepatology等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多篇论著。特别是揭示了动脉化疗是决定TACE 疗效的关键因素,从而为进一步提高TACE疗效指引了方向。并阐明了新的分子指标预测TACE疗效,揭示了新的治疗肝癌靶点。研究成果为六项国际共识与指南采纳。
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科室:肝肿瘤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主任医师、硕导、肝癌精准治疗亚专科主任。从事肝脏外科和肝移植临床工作近20年,每年主刀完成各类肝肿瘤切除和肝移植手术300余例。专注肝癌转移和复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聚焦“肝癌的液体活检和精准治疗”。先后主持科研项目17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负责人)、省部级基金7项;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50余篇SCI论文,包括Cell,Nature,Lancet Oncol等国际知名杂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获授权专利12项(7项核心专利以3000万人民币实现转化)。寄语:医生之本,德术并举。
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
科室:肿瘤内科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肝胆胰肿瘤内科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25年,擅长该领域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布局,年度诊治患者万余例,部分成果改写了共识或指南。愿与全国同道齐头并进,为患者解除病痛,为人类健康谋福祉!
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科室:微创介入科
科室副主任、中山大学肿瘤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06年获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肿瘤学)。专长:肝癌、消化道及实体瘤的微创介入综合治疗。首创FOLFOX方案的肝动脉灌注化疗应用于晚期肝癌,且该方案写入了2018年、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癌诊疗指南及2019卫生健康委员会肝癌规范化共识。研究成果发表在GUT、Journal of hepatology、 Liver Cancer、Oncoimmunology、Radiology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非常感谢大会对我的信任及支持。
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科室:肝脏外科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肝胆胰疾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PI,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师从陈孝平院士。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MDT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腔镜与机器人外科分会会员,中国普通外科青年学者攀登计划成员。从事肝胆胰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手术治疗,并从事肝恶性肿瘤侵袭转移信号的表观遗传学调控研究。近年来在Hepatology,Journal of Hepatology等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研究论文21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参与多项。
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科室:腹部肿瘤内科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肝癌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专注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生物靶向治疗、化疗和综合治疗;感谢组委会提供平台进行深度的学术交流,感谢华西各位领导和同事在工作上给予我的指导和支持。癌症的预防和治疗还需要在坐的各位以及行业内的每一个人的不懈努力。就像一直从寒冬持续到暖春的山茶花那样,让我们一起发扬山茶花“凌寒争春”的精神,去与“不治之症”争一争。
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科室:微创介入科
1998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2012年于中山大学获肿瘤学博士学位,2015年赴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聚焦微创介入的免疫微环境调节。2016年11月回国,开展晚期肝癌介入联合免疫治疗的系列临床研究,作为主要PI牵头针对晚期肝癌的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靶向免疫的TRIPLET研究的初步疗效引起国内同行的高度关注,多次受邀在国内肝癌领域会议上分享研究数据和研究心得。此次入围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候选人,内心备受鼓舞,在肝癌领域的探索工作获得国内权威专家的认可和推荐是一件让人内心幸福的事情,今后必将全部身心投入到肝癌防治的艰苦事业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科室:病理科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淋巴造血病理专科及多学科成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淋巴造血学组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青委常委;主要从事肿瘤病理诊断和研究,尤其对淋巴造血组织疾病的诊断积累了一定经验。B细胞淋巴瘤中BCR通路、EB病毒与免疫治疗等研究成果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报告,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IF共 42.25),参与设计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参编/译专著4部。获“中美病理学会最佳摘要”、“全国病理年会优秀论文”、“上海市抗癌协会科技成果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优秀住院医师”等荣誉。
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科室:血液科
主治医师,内科学博士,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school of medicine访问学者,CSCO抗白血病联盟&抗淋巴瘤联盟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北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青年协作组委员,吉林省健康管理学会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暨医联盟委员,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T见新生,使命必达”2019淋巴瘤青年医师病历大赛全国总决赛杰出青年医师奖,ROCHE淋巴瘤菁英沙龙成员。发表论文23篇;SCI收录11篇获得课题4项;第一负责人4项,主要参与课题3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从事淋巴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科室:血液科
临床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兼血液内科病区主任,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淋巴瘤工作组成员,河北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肿瘤防治联合会理事。
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科室:生物治疗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生物治疗科副主任医师。专注于淋巴瘤、肝胆胰恶性肿瘤的免疫联合治疗、表观遗传学治疗和CAR-T细胞的临床研究工作。在JCO杂志报道地西他滨联合PD-1抗体方案,2020年该方案进入《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国内首部《CART细胞治疗NHL毒副作用临床管理路径指导原则》。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2篇,SCI论文13篇,单篇最高IF: 32.9,累计IF 136.5。作为一名临床一线医生,非常荣幸入选此次评选。我的工作总是要探索肿瘤治疗的边界。一路走来,感谢那些给予我信任的患者,感谢帮助我的师长和同事,感谢背后默默付出的家人,他们给我不断前行的动力和勇气。
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科室:血液科
主任医师,博士,留法博士后,擅长疑难淋巴瘤的临床诊治和转化医学研究,入围感言:选择热爱的职业,并为之执着付出,应用科学的方法攻克临床难题,当白衣天使插上科学的翅膀,才能飞的更高,治愈更多的病患,实现自己的梦想。
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科室:淋巴瘤内科
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在站博士后,淋巴瘤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英才”人员。201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获得肿瘤学博士学位,2018年进入新疆医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2019年赴德国马格德堡大学研修学习。从事肿瘤内科工作18年,擅长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掌握自体干细胞移植技术。近五年主持科研项目2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保健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新疆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等。
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科室:血液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上海医学会血液科专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疾病学组委员。长期从事淋巴瘤、骨髓瘤的临床诊疗工作,并擅长淋巴肿瘤的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从大学本科起至今20余年来一直积极参与医学公益活动并致力于医学科普宣教工作。目前与1000名以上的血液肿瘤患者家属保持联系,网上诊室持续随访患者超过500名,并在每天繁忙的临床工作间歇都挤出时间为患者解惑。虽然自己有时也觉得身心俱疲,但能入围本次“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给了自己在这条路继续坚持下去的更大动力!
医院: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科室:血液四病房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助理,血液四病房(淋巴系统疾病)主任。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秘书长,CSCO抗淋巴瘤联盟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CSCO抗淋巴瘤联盟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学组委员,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副组长,中国慢淋工作组黑龙江工作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淋巴瘤分委会委员。2014年-2015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进修学习。
我将一如既往地始终以患者为中心,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不忘初心,坚守使命!
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科室:放疗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山大学,先后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医科院肿瘤医院和纽约斯隆凯特琳纪念癌症中心完成肿瘤放疗研究生和专科培养。专业方向为:淋巴瘤、乳腺癌和腹部肿瘤的放疗。真诚地感谢大会的肯定,感恩培养自己的老师和前辈,感谢我的同事和患者们!我会继续努力!
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科室:淋巴瘤科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主任医师,移植与免疫治疗病区副主任;2013年获得北京大学肿瘤学专业博士学位;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国抗淋巴瘤联盟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在淋巴瘤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良好的行业口碑;获得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演示竞赛一等奖、北京市健康科普大赛一等奖等奖项;获得北京大学优秀教师、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第三届国之名医·青年新锐等荣誉称号;参与编订《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擅长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科室:病理科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擅长淋巴瘤病理诊断。美国内部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血液病理科、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访问学者。“中国吴秉铨教育基金优秀中青年病理学者”。中国抗癌协会病理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中国医疗器械委员会病理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常务委员、秘书;广东省医师协会病理医师分会青年组副组长;广东省抗癌协会病理学分会青年学组委员。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含共同第一)和通信作者杂志论文23篇,包括Journal of Hepatology(IF=20.582),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等国际著名杂志。
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
科室:血液科
博士,主任医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副主任;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卫生健康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博士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擅长淋巴系统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的多项课题,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成果奖励。作为PI主持了30余项淋巴瘤相关的国际及国内多中心的新药临床试验,在泽布替尼等新药的成功上市以及淋巴瘤的规范化、个体化治疗的推广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科室:血液科
山东省立医院血液科副研究员,医学博士;山东大学硕士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实验诊断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诊断学分会学术发展组副组长;山东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干细胞与细胞应用转化医学分会委员。
研究方向:淋巴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
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科室:血液内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华中科技大学内科学博士;专业方向:淋巴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治疗;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和科技部863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Blood、Cell Research等期刊发表近二十篇SCI论文;获评华中科技大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2019年度华中卓越学者计划晨星岗;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感恩入围“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愿不断开拓创新,助力健康中国。
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科室:内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大内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13.03-2014.03任美国德州大学MD Anderson肿瘤中心访问学者,致力于肿瘤临床工作20年,擅长淋巴瘤诊治。担任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瘤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等。在Leukemia,CCR等杂志作为主要通讯作者发表多篇SCI论著,共发表(共同)通讯/第一作者SCI论著37篇:IF>10分3篇,IF>5分19篇,总影响因子187分。主持3项国自然面上基金及多项省级基金。
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泌尿外科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美国泌尿外科学会基础研究学组会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泌尿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泌尿外科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泌尿外科学会委员,中国抗癌学会陕西泌尿外科学会常委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技部副部长,任《Plos one》、《Inter J of Oncol》、《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编委。
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科室:泌尿外科
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北京大学应用碎石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泌尿与男生殖肿瘤分会委员。
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科室:泌尿外科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行政副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候选人扎根临床工作,独立带组以来共完成IV级前列腺癌根治术1568台(截至2020/9),门诊近7000人次/年,在国际上率先开展高难度前列腺癌挽救性手术,将前列腺癌控制率从42%提升至72%。长期聚焦泌尿肿瘤的“精准分型和诊治策略”方向,取得多项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近五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学术论文35篇,合计影响因子197.6(截至2020/9),研究成果被纳入多项诊治指南,并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科室:泌尿外科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泌尿外科行政副主任。熟练开展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相关的疑难重大手术,尤其擅长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ancer Research》、《Cancer Letter》、《Hypertension》等期刊发表SCI期刊论文41篇,单篇最高被其他研究引用高达150次。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以第二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现任中国抗癌协会泌尿微创学组副组长、上海抗癌协会理事。
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科室:肾癌黑色素瘤内科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晚期泌尿肿瘤及黑色素瘤的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多篇著作于J Clin Oncol,Clin Can Res,Eur J Cancer等国际期刊,影响因子累计100分以上,相关工作被NCCN肾癌指南、CSCO肾癌及尿路上皮癌指南引用。
兼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CSCO尿路上皮癌专委会常委、CSCO肾癌专委会秘书、CUA青委肿瘤学组副组长、北京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委会主任委员等。作为主要成员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三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科室:泌尿外科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后及UCSF访问学者,现任泌尿外科党支部书记,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挂职),曾在美国获达芬奇机器人操作培训证书,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获全球临床研究学者(GCSTR)证书,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共10项,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第一或通讯作者在Lancet Onc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5篇(总IF>100)。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基础学组委员等,曾获首届湖北省泌尿外科杰出青年奖(冠军)等荣誉称号,在各种会议上演示腔镜手术,手术视频也多次获奖。主要擅长:泌尿系肿瘤的微创手术及规范化诊治。
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科室:泌尿外科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腔镜内镜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泌尿外科学会委员、担任国内外多本学术刊物编委。在国内外一流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著6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先后被评为: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人才、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提名奖)、上海市泌尿外科学会年度风云人物、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年度“首席微创外科主刀医生”和年度“MDT卓越医师”。好大夫在线年度好大夫。作为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奖项5项。
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泌尿外科
泌尿外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获山东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曾赴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泌尿外科学习。从事泌尿系统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擅长泌尿系统肿瘤及前列腺增生的诊治。2016年获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郭应禄泌尿外科青年医师奖”。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微创学组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感染与炎症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委员兼秘书长、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第八、九、十届委员会青年委员。
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科室:泌尿外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科室副主任,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医师培训学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泌尿男科工程学组委员,CUA青年委员,CUA青年委员会微创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副总干事等。第一届郭应禄泌尿外科青年医师奖获得者,世界华人泌尿外科学会新星奖。第三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发表了二百余篇论文,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0余篇。参编或编译泌尿外科专业书籍16部。专业方向泌尿系肿瘤和输尿管疾病的开放及微创治疗尤其擅长复杂疑难的肾脏、输尿管及膀胱修复重建及泌尿系肿瘤的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创新改良多项手术技术是中国上尿路修复领域年青一代的开拓者领军人。
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科室:泌尿外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科室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分会青年委员会肿瘤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泌尿分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肿瘤学组副组长;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四川省肿瘤(精准治疗)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肿瘤(精准治疗)学会泌尿生殖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泌尿外科
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1996年于浙江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分别2001年2005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09年赴美国哈佛大学MGH泌尿外科学习。《中国前列腺炎诊疗指南2014版》编委《中国前列腺癌诊疗指南2019版》编委主攻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学术职务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委员亚洲泌尿外科学杂志青年编委 研究方向:前列腺癌的筛查及早期诊断研究;前列腺增生微创手术。
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科室:泌尿外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中山大学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导。任职广东省泌尿外科学分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微创学组委员等。
林教授多年来围绕泌尿系统各种微创技术及肿瘤进行研究,曾获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郭应禄泌尿外科青年医师奖、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被评为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科室:泌尿外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入选2016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中组部“万人计划”。近五年发表SCI文章60余篇。曾获2015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和2013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团队主要围绕遗传性肾癌开展诊防治研究,制定了中国遗传性肾癌诊疗体系,在全国多家大型三甲医院推广;完善了遗传性肾癌产前诊断体系,为我国罕见病政策的制定和优生优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建立亚洲最大的遗传性肾癌数据库,提出具有中国人群特色的基因型理论,为我国遗传性肾癌防治工作提供新思路;结合我国VHL病患者特有的遗传和发病特点,牵头编写了国内《中国VHL病诊治专家共识》及诊疗指南,并在全国推广。
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科室:泌尿外科
博士,硕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博士后,上海市泌尿外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转化医学学组副组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泌尿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主要从事泌尿系肿瘤特别是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治和研究,擅长前列腺精准无痛靶向穿刺、前列腺癌冷冻消融等微创手术、前列腺癌分子诊断和精准诊疗等。获2017年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和2019年上海市教委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研究型医师资助。入围本次“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评选,对我是莫大的荣誉和鼓励。不忘医者初心,总是去帮助,不辜负病人的信任,坚持做人民好医生!
医院:上海长海医院
科室:泌尿外科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讲师。于2017年在第二军医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联合培养博士。近年来专注于泌尿系肿瘤(肾脏肿瘤、前列腺癌)的微创治疗和基础研究,创建了原创科普微信公众号“小威说泌事”。
现为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委会科学普及和传播小组委员;Ann Trans Med中青年编委;4本SCI期刊审稿人;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课题3项,参与4项。以(共同)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3篇,获批国家专利6项,参编学术专著2部。作为主要成员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
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科室:胸外科
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肿瘤学专业,师从我国著名胸外科专家陈克能教授。2016年获得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AATS) Thoracic Surgery Training Fellowship,2017年在美国著名的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 Kettering Cancer Center做访问学者。目前是第三届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委员,第一届吴阶平基金会模拟医学部胸外科分会委员并兼任青委会副主任委员,《Thoracic cancer》审稿人及《中国肺癌杂志》青年编委。
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科室:腹部肿瘤科
肿瘤学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腹部肿瘤科主治医师。200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取得肿瘤学硕士学位,2014年完成肿瘤学规范化住院医师专科培训,同年留院工作。从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多伦多大学肿瘤医院接受联合培养,2020年取得博士学位。从事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及基础研究多年,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参编专著3部,近年来致力于消化道肿瘤放射治疗,特别是肝胆胰等肿瘤放射治疗临床及基础研究。
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肿瘤内科
从事临床肿瘤工作十余年,主要专业方向消化道肿瘤的诊断、药物治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担任肿瘤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结直肠专家委员会、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胆道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生物治疗委员会常委等职务。作为核心subI参与20余项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国内、国际多中心II-III期临床研究。作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现场数据核查专家在国内多家医院进行数据核查。
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
科室:胸外科
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委,福建省抗癌协会食管癌青委会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肿瘤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肺癌学组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胸外科委员会委员,中华消化外科杂志菁英会委员,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审稿专家。从事本专业20年,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及省部级课题多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撰写SCI及CSCD论文10余篇,多次在全国及区域手术视频比赛获奖擅长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及微创外科治疗。
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科室:放疗科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导,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二科主任,从业10余年主要致力于食管癌等胸部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学术任职包括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委员会第九届青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第四届青委、河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河北省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放射治疗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务青年理事、河北省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医学进步一等奖一项,发表论文70余篇,SCI 10余篇,参编著作多部。
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科室:肿瘤中心
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后;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秘书/委员;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分会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防治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分子肿瘤与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负责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科室:胃外科
中共党员,医学博士,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主治医师,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医学博士后,日本癌研有明医院高级访问学者,长期致力于胃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兼任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胃癌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减重代谢外科分会理事;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胃肠道间质瘤分会理事;并担任多个SCI和中文核心期刊的中青年编委或审稿专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包括1区、2区在内SCI论文3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120分。主持省级课题两项,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好医生是我永恒的追求。
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肿瘤科
郑州大学一附院肿瘤科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卫生科技领军人才、河南省上消化道肿瘤转化研究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食管疾病》杂志副主编。参与制定《国家卫健委消化系统肿瘤诊治指南》及《CSCO食管癌诊治指南》。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擅长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治。学术兼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CSCO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食管癌学组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协会食管癌专委会副主委;河南省抗癌协会理事;河南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青委主委。感言:医者仁心,让医学温暖患者;精益求精,让医术赢得信任。
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科室:胃外科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副教授,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医学博士后,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从事胃癌临床和基础研究。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减重代谢学组委员等国家级或省级学术职务18项。发表SCI论著44篇,总IF 205分;以第一通讯作者于《Molecular Cancer》(IF=15.302分)和《Annals of Surgery》(IF=10.13分)发表论著2篇。主编或副主编中英文专著共4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厅级科研课题4项。参与近20项国际或国内的多中心或单中心RCT研究。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多次)、福建运盛青年科技奖以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等。
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科室:肿瘤内一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一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MDT专委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委会委员,黑龙江省医促会肿瘤MDT专委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肿瘤营养代谢与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消化道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消化道肿瘤MDT专委会常委。
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科室:放疗科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自2002年从事肿瘤放疗工作至今,曾获得中美放射肿瘤协会青年研究者奖及三次美国Best of ASTRO奖。目前在中国抗癌协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的多个分会担任委员。擅长食管癌、肺癌、胃癌等胸部肿瘤的放疗、同步放化疗,多学科综合治疗、肿瘤营养支持治疗等。在国内外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多次在中国肿瘤学年会、美国放射肿瘤学年会、世界胃癌大会等国际国内大会发言。
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科室:胃外科
外科学博士,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主治医师,担任福建省海医会胃癌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青年委员等,曾留学美国、意大利和日本。主要从事胃肿瘤外科及肥胖症和代谢疾病的微创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30余篇。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专著1部,参编中英文专著7部。2020年2月支援湖北武汉抗击新冠疫情。曾获全国胃癌大会“未来科学家”二等奖,“福建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福建医科大学青年之星,世界胃癌大会“青年科学家奖;中国肿瘤学大会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感言: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做人民的好医生。
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科室:放疗科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博士研究生学位。2010-2011年在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放疗科学习。擅长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的胸部放疗。
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科室:胸外科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局部进展期食管癌的综合治疗,曾在美国Duke医学中心胸外科及日本国立癌症中心食道外科研习胸部肿瘤微创手术,擅长食管癌微创手术及各类复杂食管癌手术。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青年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消化外科杂志菁英荟食管学组副组长;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青年编委
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科室:消化肿瘤内科
北京大学肿瘤学博士;美国Johns Hopkins医院肿瘤学博士后;北京大学消化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编辑部主任;2019年北京市医管局“青苗”人才计划;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食管癌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食管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和综合治疗,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的化疗、精准靶向治疗和精准免疫治疗等。作为主要研究和参与人员,参加国际及国内多中心新药临床研究数十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包括Nature在内的SCI论文十余篇。
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科室:胸外科
德国洪堡大学Charité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后,江苏省“特聘医学专家”,欧洲微循环学会SERVIER奖得主,江苏省“双创团队”核心成员。2018年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引进,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食管癌诊疗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研究员(正高级)、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肺部磨玻璃结节以及早期肺癌的微创外科治疗,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纵隔肿瘤的外科诊治和综合治疗。着重以单孔胸腔镜微创技术为特色,开展肺叶、精准肺段以及联合肺(亚)段切除。此外以俯卧位胸腔镜技术和精细化纵隔淋巴结清扫为外科特色。积极开展国际最前沿新辅助放/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
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
科室:肿瘤内科
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2002年获徐州医科大学肿瘤学硕士学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实体肿瘤/基础、临床研究。担任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食管癌专委会委员、江苏省肿瘤防治联盟食管癌专委会委员等学术兼职。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参编《肿瘤内科临床医嘱手册》、《肿瘤学基础与治疗总论》、《临床常见肿瘤综合治疗》等肿瘤学专著;参与国际、国内多中心新药临床研究数十项。在SCI等核心期刊发表20余篇专业论文。擅长消化道肿瘤、乳腺癌、肺癌等以化疗、分子靶向、免疫治疗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科室:放疗科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97-2005年就读于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专业放疗方向,获医学硕士学位,自2005.7开始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工作,2009-2012年就读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获肿瘤学博士学位。2015-2016年于MD Anderson肿瘤中心放射治疗科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食管癌放射治疗临床与基础转化研究,共发表文章60余篇,包括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6篇,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1项。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放疗医师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疗免疫学组委员等。
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
科室:放疗科
复旦大学肿瘤学博士(放射治疗方向),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工作2年。现为上海市胸科医院放疗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专注于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的精确放疗和个体化综合治疗。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省市级课题,发表数十篇SCI论著。担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SCO肿瘤放射治疗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防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委会常委等多项学术任职。
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科室:胸外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医药教育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学会胸部肿瘤专委会青年委,CSCO肿瘤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食管癌专委会青委会常委,“中国胸外科规范与创新手术巅峰展示会”北中国区食管(青年组)第一名。
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科室:内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研究员,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博士、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的内科治疗和转化研究,主持或参与多项国际或国内临床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被国际指南采纳;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面上项目等基金十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AMA Oncology””Cell Research”等发表论文4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次获邀在美国肿瘤研究协会年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等做口头报告。此次获奖非常荣幸,感谢各位专家评委的认可,感谢同事们的共同努力,感谢患者及其亲属们的支持!
医院:四川肿瘤医院
科室:胸外科中心
副研究员,医学博士,日本国立癌症中心访问学者。担任四川省医学会胸心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食管疾病协会中国分会理事,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模拟医学部胸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秘书,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青年委员等学术任职。2018年被CSCO评选为全国35位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师之一;担任多部医学杂志中青年编委及审稿专家。从事胸部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获得省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获国家专利4项。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参译著作14部。努力做好人民的胸部肿瘤外科医生!
医院:四川肿瘤医院
科室:胸部放射治疗科
博士研究员,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胸部放疗二病区主任。零六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硕博研究生,师从食管癌著名放射肿瘤学专家肖泽芬教授。一一年获得肿瘤学博士学位,同年到四川省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工作,继续在中华医学会放射治疗分会第八届主任委员郎锦义教授指导下开展工作。一四年在美国德州大学附属安德森肿瘤中心邀请,师从张玉蛟教授学习一年,从事肺癌食管癌胸腺瘤等胸部肿瘤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十余年。多个肿瘤治疗专业学会任副主任委员,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国内外杂志发表食管癌相关研究论文六十余篇,四次在美国放射治疗年会进行论文汇报,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和医学科技进步奖。感恩师长家人朋友多年的支持,不忘初心,服务患者。
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科室:消化肿瘤内科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毕业以后开始从事临床工作,2012年至2015年攻读肿瘤内科博士学位,在此期间,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5年至2017年进入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在美国希望之城国家医学中心访学。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擅长胃癌、肠癌、肝癌及胰腺癌的临床研究工作,并擅长组织穿刺活检、微波消融及氩氦刀等微创手术治疗。入围感言:木直中绳,厚德载医,肿瘤界的医学前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自当不负众望,砥砺前行,慎重如始,不改初心。
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科室:消化肿瘤内科
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消化系统肿瘤特别是胃癌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积极开展胃癌的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委员会青委副主任委员、北京肿瘤防治学会消化肿瘤精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与微生态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内科学组委员,《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编委。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译医学专著1本。入选北京市医管局“青苗”人才计划,荣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西藏自治区优秀援藏干部、2016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20年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等。
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科室:消化内科二病房
主治医师,博士研究生,201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七年制,毕业后一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二病房从事临床工作,致力于胃癌、大肠癌、胰腺癌和肝癌的临床诊疗技术、基础研究和临床药物研究,并擅长静脉港植入、组织穿刺活检、微波消融等操作及手术。本次能够入围,感恩导师张艳桥教授多年来孜孜不倦的教诲!同时感谢金山茶花计划给我这个平台,未来我将践行“不忘医者初心,牢记健康使命”,不畏艰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以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宗旨,为医疗事业做自己应有的贡献!
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科室:消化肿瘤内科
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专业领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非常荣幸能入围本次评选,这是大咖专家们对中青年医师工作的肯定。感谢领导们给我们搭建了如此好的平台。让我们中青年医师跟随前辈专家,参与到与肿瘤对弈的征程。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科室:肿瘤科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临床肿瘤研究所副所长,科技部科技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主持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研究结果在J Natl Cancer Inst,J Clin Invest,Ann Oncol,Nat Commun等杂志上发表SCI文章73篇。相关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省部级奖励13项。
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科室:肿瘤内科
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后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工作,长期致力于肿瘤的精准诊疗和研究。尤其是胃癌和肠癌等消化系统的多组学研究以及全程诊疗。在这一领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了10余篇SCI论文,也参与了80多项新药临床研究。同时本人还致力于科普宣传,较早运营中山医院肿瘤内科以及肿瘤防治中心的微信公众号,还建立了自己的抖音号,发布的肿瘤宣传小视频浏览量已经超过1000万,拥有逾7000的粉丝。此次我十分荣幸入围了本年度“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希望自己的努力方向得到大家的认可,能够真正使得大众能够受惠。
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科室:内科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15年获中山大学肿瘤学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ESMO Merit Award获得者;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优秀青年人才,临床科学家;主持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自然面上等国家级获省部级基金5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四项;CSCO胃癌专家委员会委员,CACA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擅长消化道肿瘤的内科治疗,主攻HER2阳性、EBVaGC的诊治以及遗传性胃癌的筛查。作为Sub-PI开展和参与了超过20项国际或国内胃癌相关临床研究。感谢人民网提供的平台,感谢各位师长朋友的举荐,我将继续努力,为癌症的防治贡献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