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45天,最高达到40度,今年58岁的大学教授吴中辉被搀扶走进了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楼四层的疑难病会诊中心。在这间大约30平米的小房间里,今天下午将有10名与他相似的胰腺病患者接受多学科会诊。也正是在这里,吴中辉更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病情。[详细]
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表示,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多科协作发挥综合优势”是北京协和医院最突出的特色。国际趋势和协和医院自身的经验告诉我们,建立疑难病会诊中心,最大限度地整合多学科资源,有效开展跨学科协作诊疗活动,不仅有助于建立某类病种诊疗的金标准,同时会加速我国大型公立医院职责向集中解决疑难重症角色定位的转化,为中国疑难病患者提供高水平诊疗和优质服务,这才是三甲大医院应该啃的“硬骨头”。[详细]
“吴中辉,男,58岁,胰头占位……”会诊室内,问诊大夫向专家报告患者的情况。几年前,吴中辉曾接受过直肠癌手术,一次复查时偶然发现,胰头部位有肿瘤,怀疑为恶性。自去年起两次发作黄疸,还曾做支架缓解病情,今年3月再次发生黄疸,高热,寒战,使用大量抗生素等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由于病情复杂,为了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他从外院来到协和消化内科就诊,被推荐至疑难病会诊中心接受会诊。
接着是20余位来自基本外科、消化内科、肿瘤内科、病理科、超声科、放射科、放疗科等科室的医生们起身读片、讨论,最后商量出会诊结果。十几分钟后,在门口等候的吴中辉和家属被叫进会诊室。
走出会诊室,吴中辉告诉记者,自己的病情复杂,对于如何治疗,以前遍访多家医院,各科医生都有不同说法,现在听了多科会诊的意见,“心里清楚了”,“协和医院有最好的医生,我信任他们。癌症并不可怕,但我要知道得明明白白。”[详细]
这是一种探索。协和成立会诊中心,将相关科室拿不准的病例,集中到会诊中心,通过集体阅片讨论,为每一位疑难病患者寻求最佳诊治方案。中心创建的“医生围绕病人转”的医疗服务模式,为大型综合医院整合多学科资源优势,解决疑难病罕见病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这是一种坚守。整个一下午,记者一直随同专家们呆在会诊中心,每拿到一个病例,专家们都会集体阅片、集体讨论10分钟左右,最后由赵玉沛教授与患者(家属)面对面交流5分钟,给出治疗建议,11个病例的会诊、复诊,近3个小时的时间,就这样瞬忽而过。而这一会诊模式,该团队已持续了整整5年。当看到患者(家属)走出会诊中心时那充满希望的眼神,听到那发自内心的“千恩万谢”时,不得不说,包括记者在内的在场所有人,收获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