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随心所浴 容易招病

2025年08月25日08:47 来源:北京青年报222

天热易出汗,每天晚上临睡前洗个澡成了大多数人的“规定动作”,否则就浑身不舒坦。不过,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群等,随心所“浴”可不成,很容易对心血管、皮肤等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接下来就为大家盘点三种容易生病的洗澡方式。

凉水洗澡

当身体热得快要冒烟儿时,冲个透心凉听起来很激爽舒服,但本质上是人为制造的“环境变冷”的假象,并不会比温水澡更降温。而且,洗凉水澡本身也是一种较为危险的行为。

虽已立秋但天气仍然炎热,人体出汗增多,皮肤毛细血管常处于扩张状态,如果突然洗冷水澡,会刺激血管收缩,引起出汗不畅、心悸、头痛等不适。尤其是中老年人,以及有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病史和心律失常人群,这种“骤冷刺激”对身体是另外一种负担。

当然,洗澡水的温度过高也不好。随着热水冲洗,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涌向体表,心、脑等重要器官血液相对减少,对于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慢性病的人群来说也是有风险的。日常洗浴,建议将水温控制在38℃-40℃比较适宜。

洗澡时间过长

浴室温度也相对较高,特别是天气热的时候,长时间待在这种封闭、闷热的环境里,容易喘不过气。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长时间站立洗澡也是对体力的“挑战”。

一般淋浴5至10分钟就足够了,即便是泡澡,最好也不要超过20分钟。特别是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更不建议长时间泡澡。

另外,很多朋友喜欢大力搓澡,其实绝大多数普通人真没那么脏,搓澡时产生的“污垢”,一部分是皮肤表面的“垃圾”,比如死去的皮肤细胞、皮肤出的油等,但更多的是人体的角质层。搓澡太卖力,容易伤害皮肤的天然屏障。因此,普通人一个月最多搓2次澡即可,且力度要轻,以皮肤不发红、不疼痛为准。

饱饭、运动后立刻洗澡

如果吃饱以后立即洗澡,消化道血流量、消化液分泌都会减少,从而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也有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而且饭后马上洗澡有可能会引起低血糖,甚至出现虚脱、晕倒等症状,最好是在饭后一小时以后再洗澡。也包括喝了大酒之后,因为醉酒会影响人的平衡感,在湿滑的浴室里,可能会出现磕碰、跌倒等意外。

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液循环处于活跃状态,立刻洗澡会加重心脏、血管负担,对于体质差的人,可能还会有致命危险。建议待心跳、血压恢复正常再洗澡。

小贴士

分区护理更养肤

如何选择合适的洗浴用品?好些朋友比较关注香皂、沐浴乳的清洁能力,生怕洗澡时不能清除污垢,实际上清洁能力过强容易损害皮肤保护层。有些老人平素用硫黄皂洗浴,结果导致毛囊过度角质化,甚至引发湿疹等皮肤病。

大家在选择洗浴产品的时候,建议选弱酸性产品,要尽量温和,保证在清洁皮肤的同时,不会对皮肤造成额外的刺激。洗澡后,及时涂抹保湿身体乳,避免皮肤干燥起皮。

皮肤科专家还建议洗浴时“分区护理”,比如前胸、后背等皮脂溢出区域时,可以增加洗浴产品的量;而在清洗四肢、会阴部等相对干爽的部位时,应避免过度使用洗浴产品。

本组文/汪芳(北京医院)

(责编:孙红丽、杨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