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科学认知辅助生殖技术 为生育支持提供助力

2025年08月04日13:08 来源:人民网222

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是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举。辅助生殖技术则为生育支持提供了助力。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副院长、生殖医学科主任李蓉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刘平围绕辅助生殖技术发展和作用等话题进行分享。

政策红利惠及患者 科学认知辅助生殖

近年来,随着《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的落地,多地陆续发文将适宜的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在李蓉看来,政策促进下出现的医保新形势,给育龄适宜但具有生殖障碍的人群释放出了积极信号。“辅助生殖技术意在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帮助生殖生育障碍患者获得生育能力,解决其生育困难的问题。而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之后,不少地区的患者在辅助生殖诊疗过程所产生的诊疗费用,有相当一部分可以通过医保报销,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

“将生殖辅助技术纳入医保,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也缓解了心理压力。”李蓉认为,这让更多家庭不会因为诊疗费用而“望而却步”,让患者可以更平和、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方案,医患共同推动整个诊疗过程更加顺畅、高效,也为新生命的降临创造更多可能。

在辅助生殖话题下,“试管婴儿”是个高频词。由于试管婴儿受孕过程不同于自然受孕,也有声音对其是否影响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存疑。对此,刘平认为,大众应消除对试管婴儿技术存有的误解与畏惧心理,“随着胚胎移植等医疗技术的不断精进,试管婴儿技术助力下诞生的孩子与自然受孕出生的孩子并无异常,此外大家也不必对激素排卵、取卵穿刺等相关医疗过程心生恐惧,专业的医生会保障手术过程安全,应理性看待”。

诊疗内涵不断丰富 因地制宜辨症择术

“1988年3月10日,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在北医三院诞生。我作为这项试管婴儿接生手术的参与者,每每忆起那一天依然历历在目。”刘平说,当时是在技术、资源都相对缺乏的条件下实现了现代医学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而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辅助生殖技术已经历了三次迭代。

“‘一代、二代、三代’试管婴儿是通俗的说法,它们分别对应的是三代辅助生殖技术。”刘平解释说,第一代辅助生殖技术是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主要聚焦女性因输卵管堵塞、粘连、积水等原因导致的不孕问题;第二代即单精子注射技术,针对因男性少精、弱精等原因,导致的受精困难问题;第三代则是围绕胚胎移植前的各类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技术,通过对男女双方的染色体异常、单基因遗传病等情况进行筛查,从而降低流产和出生缺陷的风险。

李蓉建议患者在病情诊断明确后,科学选择不同的辅助生殖技术,“比如女性输卵管性不孕可选常规体外受精,而男性不育可取精选单精子注射,如果有胚胎染色体异常等遗传学问题等,可做胚胎遗传学筛查”。

辅助生殖技术的代数与级别之间有何关联?有患者认为代数与技术级别成正比,代数越大意味着技术级别越高、成功率越高。对此,刘平解释说,不同代数的辅助生殖技术,解决的是不同的生殖问题,不存在技术优劣之分。此外,刘平提示,无论选择哪一代技术开展手术,都需要冷冻胚胎技术的助力,“冷冻胚胎技术是辅助生殖技术的重要‘助攻’,在通过卵巢刺激获取了足够的胚胎数量后,无论后续采用哪一代技术,都需要将超过一次移植所需的剩余胚胎冷冻起来,以备后续治疗使用”。

科学减重助孕安胎 “智慧”赋能创新医学

随着“体重管理年”的深入推进,科学管理体重这一话题如今备受关注。在辅助生殖治疗中,体重管理也是影响诊疗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李蓉介绍说,因肥胖导致的过度脂肪沉积会影响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进而造成生育障碍。“肥胖患者多伴有胰岛素抵抗,不仅易诱发卵巢促排卵激素紊乱,导致排卵障碍,而且对促排卵药物反应差、获卵少,影响孕育机会。此外,肥胖还可能导致血液供应障碍,增加孕期高血压、糖尿病等患病风险,影响胎儿成长发育”。她建议有辅助生殖治疗需求的超重人群,先通过饮食调整、运动调节进行科学减重,等体重稳定后再进行辅助生殖技术,以确保孕期安全。

如今,人工智能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李蓉介绍说,北医三院近年来围绕人工智能在辅助生殖医学领域的应用展开了多种尝试,“我们基于患者治疗大数据,开发了卵巢功能预测软件,通过年龄等指标,精准评估卵巢储备功能,并结合患者的治疗结果数据,量身定制药物剂量,提高怀孕率并降低治疗风险。此外,还借力人工智能辅助判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生育内分泌疾病,帮助健康人群或体检者提前了解生殖健康状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生殖规划”。她提到,目前北医三院已联动DeepSeek,为患者提供导诊和诊疗咨询,既提高诊疗服务效率,还能开展疾病科普宣教。

“人工智能能够整合患者的基础信息、检验信息以及影像学信息等多维度数据,帮助医生在胚胎选择环节筛选出怀孕率较高的胚胎。”刘平也肯定了人工智能在辅助生殖领域的创新发展潜力,并认为其未来有望在挑选遗传学正常胚胎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辅助临床医生优化诊疗决策,提高工作效率与准确率。

(责编:董童、李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