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榆中:打造农业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近年来,甘肃榆中县围绕“好中优”“特中特”“独一份”“错峰头”的特色产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品牌效应,按照产业为先、龙头引领、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目标,培育和打造了以高原夏菜为代表的冷凉型蔬菜、百合等“甘味”系列特色农产品,尤其是以榆中为核心区的“兰州高原夏菜”主产区已成为全国“北菜南运”“西菜东调”主要基地之一。
一、背景
榆中县位于甘肃省会兰州市东郊,年均气温6.7℃,年日照时数2666小时,降水量350毫米,无霜期180天,属温带半干旱气候。高原夏菜主产区介于海拔1480—2400米之间,由于海拔的梯次变化,使不同蔬菜种植区域水分和热量条件各有差异,有效满足了不同品种高原夏菜种植和梯次上市条件。榆中县兰州高原夏菜主要种植品种包括花椰菜、西蓝花、甘蓝、青笋、芹菜、大白菜、娃娃菜、百合等30多个。
榆中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也是兰州高原夏菜的发源地和主产区,蔬菜种植总面积占兰州市蔬菜种植总面积的1/3,是兰州高原夏菜生产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目前,榆中县培育各类培育各类蔬菜生产销售合作社480家、专业蔬菜经销商200多家、蔬菜冷藏库44家库容14万吨,源源不断地将优质蔬菜产品销往全国60多个城市的80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县域内年外销蔬菜130多万吨,其中销往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沿海地区约占90%,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约占10%。建成蔬菜基地113个,其中:国家级蔬菜标准园6个,省级标准园1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每年推广蔬菜绿色防控面积6万亩以上。
榆中高原夏菜产业经历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久久为功的培育过程。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发展,“兰州高原夏菜”品牌价值经国家质检部门评定达到58.99亿元,成功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特色高原夏菜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第三批)认定及“甘味”农产品区域等公用品牌。
二、做法
(一)打好“四抓”组合拳,着力强化产业发展关键基础。
一是抓规划,优化区域布局。制定《榆中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规划》《榆中县南部二阴山区冷凉型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等县级产业规划,划定蔬菜优势产区面积60万亩,建成5大特色产业发展功能区,保证了充足的种植面积。
二是抓模式,带动农户参与。大力推广榆兴农庄“互联网+设施农业”和康源公司“集团连市场建基地带农户”等发展模式,稳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兰州高原夏菜榆中专供基地,加快蔬菜产业“稳中东扩”发展步伐。
三是抓品种,完善产品结构。按照“引进一批、推广一批、贮备一批”的原则,加快健全新品种示范推广机制。四是抓技术,夯实产业基础。示范推广移动式钢架育苗棚、高寒阴湿山区蔬菜错季栽培等46项高效实用技术、制定出台21个蔬菜地方标准。
(二)弹好“四重”协奏曲,着力强化产业发展保障举措。
一是重销售,打通物流通道。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农博会、绿博会、甘肃特色农产品推介会等大型博览节会,确保高原夏菜“投身大市场、参与大流通”。
二是重品牌,提升市场影响。高标准承办了2届甘肃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榆中县高原夏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省内外不断提升。
三是重组织,规范行业体系。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导、带动农户”原则,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联动发展。
四是重环保,推进绿色发展。针对产业发展产生的尾菜问题,大力推广尾菜直接还田、堆沤制肥还田等农业环保技术,建成5个5000亩尾菜还田示范点,每年处理田间尾菜45万吨以上。
(三)走好“五新”创新路,着力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新监管,规范投入源头。建成全省首个质量兴农“云平台”,全县160家投入品经营企业全面实现电子台帐管理;建成综合线上执法监管系统,率先实现投入品来源和去向全程监管。
二是新机制,保障舌尖安全。在高原夏菜产业全面推开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建立动态监管生产主体名录库,印发合格证5万份,推动特色农产品携带质量安全“新名片”“承诺函”“身份证”上市销售,有效提升了特色农产品质量档次和消费者接受水平。
三是新突破,打开高端市场。着力在实施循环农业有机农产品示范推广项目下功夫,建成8个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引进先进有机技术改造设施大棚170座,新增绿色有机果蔬产能1700吨,借助甘肃好食材公司北京市“甘味农产品展销品鉴中心”销售渠道和客户群体,争取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利用3至5年时间,完成100个重点蔬菜种植基地有机技术改造,建成1万亩高端有机蔬菜基地,持续领跑产业发展。
四是新金融,助推产业加速。紧抓省市政策性金融扶持契机,不断加大惠农政策资金落实力度,截止上半年,累计落实各类惠农政策资金8700万元。召开“政银企”对接会,金融机构现场与产业联盟、合作社、家庭农场签订框架贷款协议,解决经营主体融资难题。
五是新举措,带动农户增收。落实产业扶持资金,对全县283户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发展农业产业的“两类户”逐户落实农业产业发展措施,增加经济收入。争取恒大捐助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项目资金3590万元,对全县优势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8个子项目进行资金扶持,指导40余家龙头企业合作社认真编制恒大捐助项目实施方案并推进项目落地,有效促进龙头企业提升带动建档立卡户产业发展能力。
(免责声明:该展示案例内容系发布单位或个人自主供稿,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