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2021年专题策划>>2021乡村振兴示范案例征集展示>>党建引领

内蒙古阿拉坦额莫勒镇:“七村一体化”促发展 党建引领致富路

2021年10月29日11:13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一、背景

2019年,阿镇被确定为呼伦贝尔市牧区现代化建设试点之一。阿镇党委政府按照上级工作部署,根据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和所属七个半农半牧嘎查人口相对集中、草畜矛盾突出、资源配置和生产模式不匹配等实际,按照“党建引领、生态优先、产业多元、自愿参与、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养殖、种植、旅游、轻工四个板块探索实践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党总支+合作联社+合作社的“七村一体化”发展模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迈出坚实步伐。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一体化

一是在七村嘎查党支部基础上,组建七村党总支,由镇党委综合考评、择优选派有干劲、能带头、有能力的嘎查支部书记、委员到党总支任职,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二是紧扣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这个关键,打造“克鲁伦先锋”牧区特色党建品牌,深入实施“思想夯基、红色堡垒、先锋培育、引领振兴、激励保障”五大工程,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三是严格规范嘎查“三务”公开方式和内容,全面加强对嘎查社区“三务”公开的监督检查,持续强化嘎查监督委员会及其成员的管理,增强民主监督实效。

(二)生产经营一体化

重新定义发展模式和生产经营方式,打破过去政府过度干预、嘎查发展分散的局面,确立政府全面推行“放、管、服”、下放行政责权、创新服务监管职能、嘎查产业经济组团创新发展的模式,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查、登记、量化集体资产,组建七村各自的股份制合作社,并组建七村党总支和合作联社,规划和推进七村经济体发展,其中种植产业和旅游产业计划吸引社会资本协同运作,合作联社主推养殖业。重新定义农牧民身份与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市场主导、合作联社主营、社会资本参与的创新合作经营管理机制,加快实现七村生产生活要素重组,科学规划农、牧、文、旅产业布局,实现“七村一体化”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农牧业现代化,逐步提高轻加工、休闲旅游和服务产业比重,建立七村自有加工业、服务业等产业,最终确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加快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构建服务完备、生态宜居的牧区美丽乡村。

(三)生态资源一体化

一是河、湖等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相结合适度利用,通过政府引导、发展河湖休闲观光旅游和沿河沿湖嘎查旅游产业等模式,改变呼伦湖、克鲁伦河沿岸无序旅游现状,实现游客共享河湖资源组织化。二是生产资料重组优化,通过政府政策性引导,加快推进嘎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基本草原、人工草地、耕地、林地等基础生产资料资源进行清产核资、登记、量化,实现资源信息清晰化、具体化,推进七村土地整合和整体运营。三是活畜整合和规模化养殖,在草场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培育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生产体系,完成农牧民与生产资料分离,转为职业农牧民,赚取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等收入。四是提升品牌资源价值,积极申请 “六村西瓜”“蓝旗庙尖椒”等地标产品审批注册,在此基础上,打造“七村一体化”创新品牌,为七村发展提供品牌支撑。五是传承和发扬游牧、巴尔虎、知青、渔猎、农耕、祭祀等多种文化,打造河湖三角洲文化旅游体验长廊,发展“文旅+”旅游产业。

(四)产业布局一体化

一是以现代化畜、禽养殖为主导,按照“稳羊增牛”的总要求,发挥七村资源整合优势,培育标准化肉牛养殖生产体系,建设七村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养殖基地,确立畜牧产业基础地位。二是以农业服务城乡市场和畜牧业为方向,发挥七村农耕资源优势,建设有机蔬菜种植、有机瓜果种植、饲草料种植和加工储备等基地,引导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三是以进一步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培育新型产业,发展酱腌菜加工、精饲料加工、牛羊肉附属产品加工、传统手工奶制品加工、果蔬制品加工、民族服饰和手工艺品制作等,有效刺激加工业快速发展。四是以中心城镇依托、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地区草原文化、知青文化禀赋,培育和发展具有七村特色的现代农牧业民族团结示范点、绿色生态模范点、镇域经济新支点、农旅休闲风景点、畜牧养殖生产点、宗教历史观摩点等旅游和服务产业。五是尝试和推行CSA新型农牧业经营模式和发展CSA体验式农牧场,通过社区支持农牧业,为城镇居民提供新鲜、健康、优质的农畜产品和健康生活体验。

(五)人才培养一体化

一是构建人才发展平台。通过优化干事创业营商环境、净化生活工作生态环境、助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着力产业乡村人才融合发展、年轻人才开发使用、建立健全人才持续发展机制等相关措施,构建“事业吸人、环境诱人、感情引人、政策招人、责任催人、利益留人”人才发展平台,吸引更多农技、牧技、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等领域人才,投身和服务“七村一体化”建设。二是促进人才素质提升。会同各职能单位启动新型职业农牧民培养机制,制定职业牧民培育计划,建立健全职业牧民数据库。形成地校合作的模式,对接高校、农技部门、融入相关合作关系,特别是农牧医口的专家学者对本地区搞生产经营的农牧民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和技术操作指导,先行先试,分批次分季度,以常规视频授课、阶段选派现场听课的形式,培育出一批农牧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牧民。

(六)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是加快交通网络建设,启动西庙嘎查至白音德日斯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实现“七村一体”道路直通,同时对七村各主线、支线公路全面改造升级,开通七村公交旅游环线。二是加快水电管网设施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主水源地建设、电力供应、自来水和排污管线铺设。三是适应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形态的变化,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形成旗、镇、嘎查三级统筹,推动形成三级功能衔接互补的公共服务体系。四是优先实施4G网络全覆盖和优先考虑推动5G网络架构建设,加快信息平台建设,组建 “七村一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并在大数据服务现代农牧业方面进行尝试和取得突破。五是七村联合社下设劳务输出经济体,科学整合和使用富余劳动力,为城乡提供家政、养老和环卫等服务,扎实落实以工代赈惠民政策,积极引入第三方公司,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稳定就业。六是针对中心镇生产生活需求市场,在赛汗呼热嘎查建设现代化物流集散中心,加快七村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品线上线下销售。

(七)环境整治一体化

一是加快推进呼伦湖周边安全饮水项目实施,实现七村安全饮水全覆盖。二是实施养殖废物无公害资源化利用工程,变废为宝,将牛羊粪污转化为有机肥、燃烧颗粒等。三是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实现七村水冲式厕所或新型卫生厕所全覆盖。四是强化设备设施配置,建立七村环境卫生、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转运体制,实现垃圾、污水高效收集转运处理。五是加快牧区宜居宜游环境建设,实施七村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特色民宅民宿,建立美丽庭院评比和奖惩机制。

(免责声明:该展示案例内容系发布单位或个人自主供稿,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责编:曹淼、李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