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老区精神 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一、背景
木凯淖尔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东部,距旗政府所在地乌兰镇60公里,东邻杭锦旗锡尼镇,南与乌审旗相接,是全市最早的革命老区——桃力民抗日根据地的行政属地,有着“红色柳林区”美誉。总面积2497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牧场面积358.01万亩,水浇地面积9.34万亩。辖18个嘎查村和1个社区,在册户数9482户19276人,常住户3868户6887人。按照国家和全区、全市要求,对照国家扶贫标准,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234户509人,其中产业扶持165户386人,政策兜底69户123人,到2020年底全部实现脱贫,高质量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贫困户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3105.5元增长到2020年的18539.41元。
二、做法
(一)聚焦责任落实,坚决扛起有效衔接政治责任
成立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相关负责同志分别负责的专责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压实各方责任,形成了“镇党委统一领导、各办(中心)合力共为、嘎查村社区推进落实”的工作体系。持续落实包片领导包抓嘎查村社区制度,明确工作任务,各专责工作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推进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形成了协调配合、资源共享、高效运转、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聚焦防致贫返贫,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紧扣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任务,成立木凯淖尔镇防致贫返贫监测和帮扶全面摸底排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包片领导+包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的嘎查村摸底排查工作队,采取全面摸底、分类推进、入户走访的原则,对全镇常住人口,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摸底排查。对脱贫享受政策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户内人口存在患大病、意外致残等情况的户子进行了分析研判,逐户分析生产生活现状、子女就学就业情况、因病因灾支出情况等,因人因户分类制定帮扶措施,及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对重点户子实时监测,明确责任人,加大帮扶力度,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聚焦稳定增收,持续发展特色产业
一是大加强优质种源培育,重点抓好优质鸡苗的保种育雏、基础完善、科技研发,建设起集种鸡场、孵化场、育养中心与实验中心为一体的种源基地。
二是大力推广散放、散养模式,集中培育规模示范户,制定科学的饲料配方,明确规定养殖周期,对出栏成鸡进行肉质抽检,确保营养成分指标高于其他地区同类成鸡指标。同时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屠宰加工、严格饲料兽药等生产投入品监管、严厉打击经营违禁投入品行为,做到孵化、育雏、养殖、屠宰、检疫、加工全程标准化、规范化,有力保障产品质量。
三是围绕木凯淖尔土鸡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绿色农产品认证,统一打造“鄂旗木凯淖尔”品牌,不断加强木凯淖尔土鸡养殖、品牌宣传以及专卖店式样的规范管理。
(四)聚焦项目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一是依托项目政策,夯实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在尊重充分各嘎查村集体意见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嘎查村帮扶单位、相关专家等各方意见,同时结合各嘎查村实际情况,立足长远统筹谋划产业项目,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切实增加嘎查村集体整体实力。
二是依托资源优势,凸显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效益。因地制宜,结合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引导各嘎查村三委班子创新思路,拓展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精准选择盘活闲置资产资源、股份合作、发展规模养殖业和资源开发型工业、组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发展模式。
三是加强组织保障,巩固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为推动嘎查村经营体制创新,增强集体经济活力,使嘎查村集体经济真正成长为产权明晰、农牧民入股、主体多元、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成熟主体,高质量保障稳定脱贫,着力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积极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五)聚焦驻村帮扶,持续巩固帮扶实效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坚持工作队驻村帮扶制度,按照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轮换要求,累计对20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进行了轮换,保持驻村帮扶工作队伍总体稳定。
(六)聚焦示范带动,全力推进试点打造
对桃力民村进行整村打造,对现有村部阵地进行完善功能、供暖设施、村史展厅等方面的提升改造,对常住户进行补贴建设棚圈、住房修缮,对部分公共道路进行疏通和生态围封围栏建设,实施公共设施及生态保护等项目;对乌兰吉林村实施产业提质、医疗保障、疫病防治、清洁采暖、文化提升、平安建设、基础建设、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六个一”等“八类民生实事”。
(七)聚焦生态宜居,纵深推进环境整治
木凯淖尔镇始终坚持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生态建设齐头并进,全力守护绿水青山。深入实施《木凯淖尔镇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奖惩实施办法》,挂图作战、重点攻坚、逐村推进,着力解决农村牧区“脏乱差”问题。
(八)聚焦村风民情,有效推进乡村治理
一是“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通过村“两委”换届选举,全镇19个嘎查村社区全部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和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选优配强村级“当家人”和“明白人”,有效改善了村干部队伍结构。
二是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范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全面落实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对关系村级发展的重大事项按“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讨论决定,促进村级事务民主管理,保障村民合法权益。
三是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推动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破除陈规陋习。
四是以平安建设、基层协商民主为抓手,筹建木凯淖尔镇综治中心、标准化制定网格员手册、开展“巡回法庭进村社,为民服务解难题”暨普法宣传活动、规范化打造协商议事室、开展协商议事活动,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九)聚焦服务提升,扎实开展为民实事
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推广实施“党员户口本”和“便民服务存折”两项服务机制,深入落实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六个一”工作机制,每个村民小组建立一个“户主”是党员、群众是“家庭成员”的户口簿,并安排一名民警、一名医生、一名网格员配合“户主”开展工作,全面摸清群众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需求以及其他困难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免责声明:该展示案例内容系发布单位或个人自主供稿,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