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2021年专题策划>>2021乡村振兴示范案例征集展示

中国绿化基金会:10元种下希望树

2021年10月12日08:49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一、背景

2007年,中国绿化基金会发起“种下希望树”公益项目,旨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西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帮助当地贫困家庭实现劳动脱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进一步增进全社会对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扶贫减困的认识,使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环境以及扶贫减困等行为成为更多公民的自觉行动。

项目采用生态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方式,以“公益机构+捐资人+政府+农户+合作社”五位一体的新型生态保护公益模式,通过种植生态经济林,推动“绿色公益循环产业项目”,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项目先后在甘肃、广西、宁夏等地开展经济林种植;2021年,增加了云南古茶树保护、辽宁桃树种植等项目内容,依靠项目稳定、可复制和可持续发展的特性,逐步实现适地适树种植生态林、推进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二、具体做法

多维度保障实现专业种植。通过自治区、县两级林草部门选择推荐,确当专业苗木繁育公司提供枸杞苗木和技术支持,定期组织农户开展栽种技术培训;通过合作社组织种植和日常管护,实现枸杞全过程科学抚育;依据GMP(药品管理示范)进行全过程品控,通过产地环境、种植过程、产品质量等全过程监督,推行标准化种植。

多方协同助推专业化管理。中国绿化基金会每年对项目资金使用进行审计,并向全社会进行公示;自治区、县两级林草部门不定期巡查枸杞种植养护情况;每年开展公众探访,邀请媒体、捐赠人代表、社会公众代表到项目地考察,接受公众监督;每月将项目进展情况、苗木生长情况以照片、短视频、文字形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公众公示。

可持续性经验。在树种的选取上,充分考虑其经济效益的持续性;赋能当地农民代表组建的合作社,逐步形成农民组织的帮带效应;发挥中国绿化基金会的林草系统优势,兼顾项目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充分考量当地产业政策,实现种植农户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项目创新性。一是公益和赋能的同步推进,在缓解土地沙化问题的同时,扶持农户拥有了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通过“公益机构 + 捐资人 + 政府 + 农户 + 合作社”协同联动,形成了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格局;三是形成了公益项目融入区域主导产业的生动案例。通过经济树种种植,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农民家庭增收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引导合作社与当地枸杞产业发展龙头企业的对接,助推农户融入中宁枸杞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形成枸杞产供销一体化的闭环发展。

三、项目理念及目标

未来3至5年,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恶劣地区。同时,发挥中国绿化基金会自身优势,以公益为主线,以生态保护为切入点, 实现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目的,通过公益项目,撬动政府资源投入,实现对乡村振兴的合力支持;通过各种捐款机构代表、个人回访和检查监督等活动,调动多方社会力量,共同监督项目执行;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估,全面反映项目的执行情况,提高项目的社会影响力;调动地方政府、学校、企业相关积极性,打造募捐团队,形成可视化、量化及可达性高的信息反馈系统;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协作、为企业参与基金会项目提供更为便捷的平台;坚持走绿色发展的产业化道路,打造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结合的公益典范。

(免责声明:该展示案例内容系发布单位或个人自主供稿,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责编:董童、李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