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探索“公园+乡村”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
一、背景
三圣花乡地处成都市中心城区近郊,含花乡农居、幸福梅林、东篱菊园、荷塘月色、江家菜地五个主题景区,即“五朵金花”,涉及5个涉农社区,核心景区5.8平方公里。作为成都市环城生态区的重要节点,三圣花乡近年来业态品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配套更新滞后,已不能满足广大市民的需要,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递减,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升级。一是规划管理不到位,功能布局散乱。区域缺乏科学的空间布局规划,可持续发展前瞻不足,功能布局“小、散、乱”。二是基础设施不配套,形态杂乱陈旧。景区污水管网未全覆盖,农家乐污水乱排放问题时有发生;停车场、游客中心、公厕等公建配套设施不全,景区内公共停车场均为临时性停车场,总车位不足1700个,高峰期游客停车需求缺口达46%。景区道路宽度不足6米,大量车行道宽度不足3米,人车无法分离,节假日高峰时段每小时通行车辆仅为200辆,严重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三是产业布局不优化,业态单一低端。景区产业融合度较低,主要以餐饮、花卉销售为主,农家乐、餐饮等中低端产业比重达66%,消费人群中本市居民和中老年占比较大,游客流量转化为经济效益较低。四是景观品质不优美,花乡韵味减退。景区内农房外立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现象,经营户侵占绿化景观,主题景观缩小且视觉效果凌乱,景区品质呈逐年降低趋势。
二、做法
2019年以来,锦江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遵循,以“都市田园乡愁”为总体定位,遵循“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理念,聚焦“触目可及的美丽景致、触手可得的温暖服务、触动心灵的深刻体验”目标,从“土地性质、功能定位、产业植根、文化感染”4个方面切入,以营造可进入、可感知、可参与、可欣赏、可消费的多元场景为重点,着力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将“花乡农居”打造成全龄、全季、全时段的旅游首选地。
(一)加强组织领导。锦江区委、区政府将“三圣花乡”转型升级作为年度的“三重”工作之一,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三圣花乡”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5月20日,区委召开“三圣花乡”转型升级工作推进专题会,会议明确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主要领导负责转型升级总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指挥部,抽调全区精干力量44人组成5个专班,常驻景区一线办公,全力推进景区转型升级各项工作,让“五朵金花”的金字招牌释放出含金量,持续擦亮“到成都来锦江,推门就是美好生活”的靓丽品牌。
(二)策划规划先行。围绕形态、业态、生态、文态融合,编制了片区规划设计方案,制定了形态、业态导则,按照策划、规划、设计、实施流程打造精品,确保“都市田园乡愁”总体定位与业态、形态、文态、生态等有机融合。整理景区地籍、地类、影像等资料,收集群众、商家意见350余条,努力让美好生活体验嵌入一园一景,让“城市烟火味、锦江慢生活”成为时代潮流。
(三)完善基础设施。坚持“无策划不规划、无规划不设计、无设计不施工”,财政投入1.64亿元,推进“花乡农居”基础设施和田园风貌打造工程建设,完成道路施工6.3千米,检查井施工436座,电力通信和污水管道施工8.7千米,种植树木1250余株,新增开敞绿地5万平方米,新增户外体验空间5处,完成雕塑小品和标识标牌安装101组、完成垃圾桶和座凳安装126组,新增1500余个停车位,景区基础设施和景观风貌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四)提升产业能级。坚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理念,创新探索红砂片区生态价值转化模式,广泛招引社会力量介入,精准指导业态场景植入,财政对基础设施投入,撬动社会投资10亿元参与,引进文创、民宿93家,培育花创花艺企业14家,新增网红打卡地12处,打造产业院落11处,区域投资5000万以上项目3个,1000万以上项目16个,180余家个体户全部转为公司化经营。
(五)创新运管机制。一是创新共治共享机制。由商家中的党员牵头,在餐饮协会、花卉协会基础上成立民宿、文创分会,建立“产业院落公约”“乡规民约”,引导项目主动转型,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同时,落实全市“两拆一增”工作要求,引导商家农户共同拆除围墙、清理违建,拆除围墙6千余米,移除低矮灌木和杂树1.5万余株,清理搭建、顶棚16万余平方米,共享开敞空间。二是创新商业运管模式。立足“投建管运”一体化,6个涉农社区组建景区商业运管公司,推进区域载体资源收储、管理和招商运营,完成108套农房收储,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招引品质业态入驻景区。同时,打造永不落幕的花乡节庆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营运,实现景区发展自我平衡。三是创新智慧管理机制。引入社会资本580万元,坚持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构建“1套基础硬件+1个指挥中心+1个控制平台”智慧系统,片区规划智慧停车场13个、智慧道闸7处、智慧路灯49套,实现智能人脸识别、车流人流控制、智慧照明、环境监测等智慧功能。
三、成效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党建引领,遵循“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理念,按照“无策划不规划 无规划不设计 无设计不实施”的原则,以营造可进入、可感知、可参与、可欣赏、可消费的多元场景为重点,推进国际城区高品质基础设施打造、田园公园形态示范区建设、乡愁文化成都味彰显,将“花乡农居 ”打造成全龄、全季、全时段的“触目可及的美丽景致、触手可得的温暖服务、触动心灵的深刻体验”旅游地,有效破解了景观品质低下、产业效率不高、民心凝聚不强、党建引领不够等问题,实现了社区生产、生活、生态高度融合的目标。“花乡农居”于2021年1月27日开街,目前,已接待游客超262万人、车辆57.2万台次,游客流量春节、五一期间位居四川省第二,清明期间位居四川省第一。区域预计年增加税收300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年增收1500万元以上,村民家庭年增收5万元以上。全年接待游客215万人次,打造的网红项目和工作经验先后被省市媒体报道50余次。
四、探讨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城市新范式”,立足“都市田园乡愁”总体定位,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转型形态、提升业态、彰显生态、突出文态,以生态价值转化模式推动区域转型升级、助农增收,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区域创新性落地落实。
(一)坚持策划规划先行。完善片区规划设计方案,通过生态景观再造、农居形态更新,使景区总体设计与商家自主改造项目有机融合,展现高品质景区田园风貌。从土地性质、功能定位、文化感染、产业植根入手,细化“幸福梅林”等区域打造方案,解决“太硬、不美、少花”问题,保留田园优美生态;打造“幸福梅林”玫瑰谷等大地景观,改善梅香湖水质,升级滨水空间,形成亲水宜人的灵秀画卷;按照形态导则设计,引导商家形成新川西风格为主、多种风格并存的建筑群落。
(二)提升区域环境品质。坚持四态合一,提升景区整体环境品质。聚焦“都市”,从基础设施入手,按照中心城区建设标准,围绕新经济新业态需求,加快完善三圣花乡片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区域环境承载力。聚焦“田园”,从土地性质入手,合理确定用地规模,科学布局高效用地,积极探索“田园形态”公园城市建设模式。聚焦“乡愁”,从文化植根入手,突出“花乡”主题,营造栖居乡愁、近悦远来的独特文化体验。
(三)推进生态价值转化。推动三圣花乡整体转型升级,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新模式,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大招商、招大商”,全力促进三圣花乡交通组织优化、特色场景营造、业态持续提升。加快编制“五朵金花”整体开发方案,全力探索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的锦江路径,奋力打造“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锦江样本。(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政府三圣街道办事处供稿)
(免责声明:该展示案例内容系发布单位或个人自主供稿,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