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最重的“家底”是接纳自己

2020年11月09日09:44  来源:中国妇女报

原标题:婚内最重的“家底”是接纳自己

过去的婚姻常常讲究门当户对,不对等的外在经济条件,会成为难以逾越的婚姻阻碍。而如今,每个人都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婚姻看起来也不再是一件必须拼“家底”的事情。然而,当“家底”的比较不再奏效,有些差异看起来似乎更难以理解了。如:有的人条件一般,却可以找到包容又有耐心的好伴侣;也有的人本身条件不错,又努力又上进,在婚姻里却总是被挑剔、否定。有的人在婚姻里从不主动付出,却可以活得心安理得,还能被关心和照顾;也有的人在婚姻里付出无数,却仍然十分忐忑,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这种婚姻里呈现出来的巨大差异,显然不是由外在物质条件决定的,那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就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一部分:内在的心理结构。也就是说,表面上大家都不再需要拼“家底”了,实际上,却是在拼一种隐形的“家底”。

“家底”薄弱的人在婚姻里会被动

来访者小伦在婚姻里总感到委屈,抱着找解决办法的期待前来咨询。在咨询中,她最习惯问的几句话是:我这样做对吗?是不是我不该这样看待这个问题?我问她:如果我说是或不是,你的感觉会怎样?她说:如果你说是,我就觉得自己有问题,应该改变;如果你说不是,我就觉得我没有错,是对方应该改变。

她总是感觉自己不够好、不应该,这种感觉一直伴随着她的成长。当进入婚姻时,她也常常感觉受到丈夫的指责、挑剔和不理解,她几乎没有任何力量去扭转他人对她的错误理解,反而会不自觉地把别人的评价都内化成了对自己的怀疑和攻击,把所有自然涌现的自我感受都当成了不应该或不理智。那么,是什么让她在关系里变得如此被动,并一天天忍受着日益增多的委屈呢?

“自我挑剔”带来的伤害

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个规律。一位女性若能获得娘家无条件地支持和接纳,她在婚姻里就可以刚柔兼备;相反,如果她获得的是否定或打击,那么她将不得不在婚姻里变得小心翼翼。当我们失去了一个可以进退自由的空间时,就只能要么躲起来,用讨好和迎合来避开冲突或矛盾;要么就像一个斗士,不顾一切地想要去获得关系里的正义,哪怕遍体鳞伤。放到关系里,就只能要么委屈自己,要么失去理智。

实际上,为了向别人展现一个“好”的自己,却承受了太多的代价。看起来努力做“好”,让别人对自己的感觉好一点,实际上只是在试图取悦一个根本无法取悦的自己。那个自己,对自己就是非常挑剔、不接纳,任何别人的怀疑和不认同,都可能启动一次“挑剔自己”,对自己的全面审视和无底线的攻击。

许多时候,婚姻里发生的无解冲突,归根到底,都是我们跟自己的冲突。那些在婚姻里“家底”弱的人,往往在关系里付出最多,也可能表达得最多、说得最用力,却总是被忽略和伤害,那是因为我们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失去了一张“自我接纳”的保护膜。

好婚姻需要夯实自己的“家底”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家底”不差的人,可以把一手烂牌打成王炸;相反,一个“家底”亏空厉害的人,可能白白错失很多好的机会。这其中有一种很重要的因素叫掌控感。当你有掌控感时,你的力量就会内收,你就可以有空间来思考和觉察,你就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更好的选择,别人自然就会更加尊重你。当你失去掌控感时,你就想回避,内心会被很多情绪占据,没有空间去觉察和思考,任由自己被感觉推着走。

这种掌控感,不是真的要去掌控某个人,而是内心的夯实所带来的稳定感,是相信自己可以面对一些不确定问题的能力。能够带来这种掌控感的就是夯实自己的“家底”,就是学习自我接纳,让自己的内心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永不动摇的安全基地。

当我们层层剥开婚姻问题,最终看到的就是我们与自己之间的距离。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在关系里,苦苦追求他人的理解、看见、肯定和认可?那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不理解、看不见、不肯定和不认可。当失去了对自己的觉察,就会觉得自己是关系里最委屈的受害者。每个人的伤痛和脆弱,只有自己充分地看见和容纳,在关系里才不用费力掩饰和躲藏,才能被关系滋养。

其实,最根本的问题不在于婚姻里可能会出现“家底”的不对等,重要的是当你的“家底”变薄,内心受伤时,你没有看见自己在关系里试图逃避、失去自我的过程。如果看见,你就可能放弃自责,给自己足够的空间去平复伤痛。当你内在的掌控感得到修复,它才能护送你穿越关系里坚硬的摩擦和碰撞,到达相互理解和彼此滋养的柔软殿堂。(心理咨询师、高级婚姻家庭咨询师 罗近月)

(责编:许心怡、许晓华)